查看: 18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除了天使眼、双肾格栅之外,TA也是BMW的超经典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7-29 11:4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只是Bimmer,双肾格栅、天使眼、鸡腿档把对于绝大多数车迷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说起这些设计就能立马想到是宝马的,除此之外,霍式拐角也是Bimmer津津乐道的设计之一...

BMW 1500


霍夫迈斯特拐角(Hofmeister Kink)是在1961年,由当时的宝马首席设计师维尔海姆.霍夫迈斯特(Wilhelm.Hofmeister) 在1500/1600系列上首创的,这位设计师在1955年至1970年间是宝马设计部门的领头羊。它改善了后排视野、车身线条、方便乘客上下车,从那以后,霍式拐角在宝马所有车型中都得以体现,并成为标志性的设计元素。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霍夫迈斯特拐角基本上保留了传统的形状,在一些超有名车型上加以升级进化并发扬光大,据说当时这样的设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唤起人们对后驱宝马车型的认知。霍夫迈斯特拐角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宝马双门轿车中能更加突出美感,例如2002系列、E9车型等等。
即便现在看E24 6系,其侧面线条依旧十分流畅。后来经过时间的慢慢推移,霍夫迈斯特拐角也开始在四门轿车身上得以完美消化。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目前宝马霍式拐角的几个种类吧!
宝马1系三厢版的霍式拐角看起来还是比较传统的,它所呈现出来的弧度是比较圆滑的,也没有和后车门分隔开,这样的设计风格也在5系上存在,算是大家对宝马霍氏拐角比较深刻印象的设计。
从宝马X2开始,霍氏拐角就和后车门分开了,当时这一变化似乎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而在这一代3系发布时成为不少人议论的对象,现在类似的设计也在F40 1系和G70 7系上得以运用,而且已然没有了圆弧过渡的感觉,因车身尺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呈现形式。
从2系到8系,宝马双门Coupe和四门Gran Coupe的霍氏拐角设计都是相类似的设计语言,这样的后窗设计可以抵消一部分车顶造型对后排空间的影响,增加一些通透性,不显得那么压抑。
在宝马GT和SAC等小众车型的身上,为了从视觉感受上拉长车身线条,其实霍氏拐角已经开始在慢慢进化,后尾部开始收缩了,这一特征到了G世代依旧如此。
宝马在SAV车型上的造诣颇深,从X1到X7的车身侧面都有种向前俯冲的姿态,肌肉感、运动感满满,霍氏拐角的存在增大了不少侧窗面积,其实霍氏拐角在全尺寸车型上更加能发挥作用,它能很好地照顾第三排,降低车厢内部的压抑感。同样的感觉也可以在宝马2系AT上找到。
宝马旅行车的霍式拐角都是比较独特的,和其他车型相比较而言,其车窗下方的线条是比较平直的,也可能是为了让侧面看起来更加舒展,在M3 Touring上似乎没有了一般旅行车屁股臃肿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轮毂变大、线条增加的原因吧?
最为独特的就是宝马iX,虽然依旧留有小后窗,但是依然没有了之前霍式拐角的样子,变成了不规则多边形,而且因为D柱有不同于车身颜色的饰条,使其看起来有种悬浮车顶的感觉,这在宝马家族中也是独特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都在变化,过去宝马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设计现如今都在变化,霍夫迈斯特拐角虽不起眼,但的确对实际体验带来了不少好处,各位你是何看法呢?
你最喜欢哪款宝马的霍氏拐角?
评论区来聊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4-25 09:28 , Processed in 0.0380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