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43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舌尖上的中国》-第1集_自然de馈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2 22:5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喜欢人们收获时的各种面容,很励志啊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a77154i141113800.html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22:59:34 | 只看该作者
正看到第三集,很有爱啊
3#
发表于 2012-5-22 23:51:5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第五集了,墙裂推荐!
4#
发表于 2012-5-22 23:56: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了第一集的一部份,后面的暂时没看,准备跟着学做菜!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0:44:10 | 只看该作者
Arthur 发表于 2012-5-22 23:51
看到第五集了,墙裂推荐!

我昨天晚上看到第三集之后听说第六集是讲广东菜的,就跳去看第六集了,结果看到两点多,今早都起不来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0:49:06 | 只看该作者
zjet 发表于 2012-5-22 23:56
只看了第一集的一部份,后面的暂时没看,准备跟着学做菜!

好象木有看到教做菜的滴哦~~~
这个片子出来后,倒是淘宝火了,详情请看以下报道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让夜间的荧屏热闹起来,记者发现这部美食纪录片更带火了淘宝网购。七集纪录片结束后,片中介绍的美食让淘宝上的相关卖家大赚了一回。而记者采访了几位买家和卖家后发现,这次热潮远不止带动了片中美食,更让其他零食特产搜索量猛增。

  “观看期间至少三十次忍不住打开淘宝搜索有没有这个吃的。搜到有,犹豫一下,回头再看看片子,再看,再看,再看……就忍不住买了!我恨我意志力!不带这样的!这片子再看下去,小区的快递小哥简直就要在我家门口放鞭炮送奖旗了!”网友黄小姐忍不住向记者抱怨。

  这一定是淘宝出资拍的

  《舌尖上的中国》大热的这七天,观众们在大叹美食诱人的同时,纷纷“大骂”制片组:“这片子一定是淘宝出资拍的!看完了让我们又吃不到,只能不断在淘宝上搜索来解渴。一不小心,淘宝的购物车里就装满了宝贝,钱就付出去了。”记者了解到,原来片中的美食来自各地,并非每个城市都能买到。观众们看到了美食的诱惑,想吃只能通过淘宝来解馋。

  据淘宝的数据显示,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开播至今,淘宝零食特产的搜索量超过400万次,环比增长13.54%,共成交5,823,954件。“如果要以片子中介绍的美食为目标的话,要全部吃完恐怕得穿越大半个中国了。我们哪有这些时间跟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万能的购物网站。”备受美食煎熬的白领钟女士告诉记者,在看完第二集“主食”之后,她第二天就出门买了个粽子解馋,但是怎么都吃不出电视里的味道,只好上电脑立刻搜索起“嘉兴粽子”,“果然名不虚传,感觉就是比我们南京买的好吃些,虽然可能有些心理作用。”钟女士笑道。

  不管是不是先打个标签

  随即,记者立刻打开淘宝,果然发现了不少《舌尖上的中国》留下的痕迹。

  网友们不仅仅可以通过各种美食的名称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甚至在搜索栏内输入“舌尖上的中国”字样之后,就会跳出各地美食的介绍。商家们手脚相当迅速,立刻在自己的商品前打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标签。卖家“金华金字火腿”说:“商家嘛,就是要随着潮流走,虽然我之前一直在卖金华火腿,但是打上了这个标签,更好卖了。”

  这位卖家告诉记者,在打上标签之前,店中的生意虽然也算不错,不过相对来说稀稀拉拉,“这几天,有点络绎不绝的味道。这不,为了更加吸引买家,我还特意推出了套餐、优惠、限时折扣,种种方法,销售量直升。”“金华金字火腿”笑道。

  不过记者发现,很多卖家不管所卖的食品有没有在纪录片中出现过,他仍旧打上了标签。“吸引顾客嘛,这个招牌也打出去,平时一些没有人来过问的食物,也会有人来问了。”卖家“真空”之前一直经营一些鸭脖子的生意,“也是兼职,网上卖这个的多,竞争激烈,所以平时我的生意不多,但是这几天,来问的人也不少了。”

  对于这种行为是不是带有欺骗的意味在内,卖家“真空”解释:“来买的人肯定是看过片子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问,我们一般也会实话实说,买家大部分还是理解的。”

  自己做不出只能网上搜

  这几天,快递小哥也纳闷,为何包裹量突然增多了,还是以吃的为主。网友黄小姐甚至受到了快递小哥的抱怨:“自看了以来,就不停在网上买。小哥楼上楼下跑,我看得都辛苦。”不过黄小姐对记者说,没办法,自己做不出,只能网上搜了。

  黄小姐告诉记者,片中有一集说的是毛豆腐的制作过程。“这种带着菌丝的白色豆腐,放平时肯定不敢吃,但是片子中做出来的就特别吸引人。”黄小姐抱怨道,“可是这种豆腐是要通过酸水来点的,别说家里了,菜场里也没几个会做的。”本来黄小姐让家里掌勺的父亲,学着做了个平时的豆腐解馋,“我爸爸已经算是个中好手了,可是不行啊,完全不过瘾,每天睡前都想着电视上的画面,于是我就去网上立刻下单买了个黄山毛豆腐回来吃。”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落幕,这份网购热又将持续多久?“这我倒是不清楚,但我肯定的是,我的订单收货的时间,已经排到了下个星期。”黄小姐有些不好意思。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0:51:24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篇报道: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近日在央视一套开播后,引起了众多“吃货”的追捧,虽然今晚该片将告一段落,但由吃引发的追捧效应却在“吃货”中不断升温。昨天,记者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国》对目前的图书市场、网络美食销量以及节目中提到的相关美食店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据了解,《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来,淘宝美食频道还依据地域,将各地特产以地图的形式呈现。纪录片中出现的土特产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在销量上表现最好的,要数突然“受宠”的云南诺邓火腿了。

赶到书店

买美食书的突然多了

虽然《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全国各地的美食,但这依然是中国这个美食王国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许多“吃货”开始通过更多的渠道去了解更多的美食内容。

昨天,记者从南京凤凰国际书城、南京大众书局等书店了解到,这几天总会有一些读者,专门来询问美食和旅游方面的书籍。大众书局的樊店长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会有人询问,“有没有介绍某某地方美食的图书”,“有没有教怎么做某某食物的图书”等等。而凤凰书城的宋经理则告诉记者,伴随《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美食类图书的销量有小幅提升。

这两天,记者在南京一家书店美食类书籍书架前蹲点观察到,有不少人是在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后冲着里面令人馋涎欲滴的美食而来的,希望能够通过书籍了解更多的中国美食。
网上行动

网购美食的扎堆了

苛刻的豆瓣网给《舌尖上的中国》打出了9.6的高分,足见这部纪录片的受欢迎程度。片子好是好,但广大“吃货”的馋虫无法驱离,于是直接杀入淘宝,“按图索骥”觅食,然后下单,实现大快朵颐的梦想。

昨天,记者从淘宝方面了解到,“吃货们”的行动力相当强大。据了解,《舌尖上的中国》热播以来,淘宝美食频道还依据地域,将各地特产以地图的形式呈现。淘宝数据显示,5月14日至5月18日,零食特产类产品搜索次数高达471万次,环比增长16.3%;共有584万余人上淘宝找过零食特产,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万余件。纪录片中出现的土特产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长,其中毛豆腐增长了48倍,松茸搜索量增长了两倍。

在销量上表现最好的,要数突然“受宠”的云南诺邓火腿了,在5天之内成交量翻了4.5番,环比增长17倍。淘宝上一家诺邓火腿店铺,近一个月内成交的45件里,有44件是在节目开播之后下单的。而其他地方的特产,如湖南的腌鱼、内蒙的奶豆腐、台湾的乌鱼子等等,也都受到各地“吃货”的热捧。此外,“吃货效应”不仅仅体现在食品食材方面,也表现在相关烹饪器具上。数据显示,烹饪套装在过去5天内,搜索次数环比涨143.75%,各种锅、壶一类也增长21.78%,其中用于传统烹饪的蒸锅、砂锅等成交量涨幅最大,分别为70.86%和33.4%。而云南特产汽锅鸡中所用到的汽锅,成交量也增近20%。

另外,淘宝的商家也对“吃货们”突如其来的“疯狂”作好准备,淘宝网上经营川味美食的名店红味坊的陈老板告诉记者,《舌尖上的中国》刚开播,他就知道“吃货们”要进行新一轮冲刺了。果不其然,纪录片播出以来,他家产品的销量增加了30%,小店在“吃货”中的口碑再次提高。

奔向美食

大老远专程去吃的也有

让人吃惊的是,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后,许多“吃货”还直接杀入片中提到的美食地,寻求原汁原味的满足。

在该片第五集《厨房的秘密》中,介绍了江苏扬州的众多美食,像扬州包子、大煮干丝、雪花鲥鱼、文思豆腐、葵花大斩肉、鉴真素鸭等等。昨天,记者与《舌尖上的中国》剧组取景过的当地酒店取得了联系,其中大煮干丝、文思豆腐、葵花大斩肉几道菜的拍摄均是在扬州狮子楼大酒店完成的。其酒店总经理吴枫德告诉记者,节目播出以来,已经有好几拨食客专程赶来。“我们的菜肴在扬州是非常有名的,这次在《舌尖上的中国》亮相的几道菜,也都是颇具特色的主打系列。这两天,南京有好多朋友就是看了节目后,专门开车赶过来品尝的。而最远的食客是来自香港的,他也是看了该节目专程赶过来的。”

不仅如此,许多吃货已经展开了“专攻”计划。资深“吃货”陆小姐,向来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条件去的地方享用美食。“这次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我都愧当一‘吃货’这个词了,很多美食我竟然都不知道,像毛豆腐、诺邓火腿我都没听过。所以我这两天除了看这个节目,就是要改变我6月的休假路线。”

网站炮制“舌尖上的南京”

缺少南京本土菜引发争议

《舌尖上的中国》爆红后,有南京资深“吃货”就表示,其实节目中提到的菜,南京大多数饭店都能吃到。而有家美食网站还按照节目的编排顺序,应景地整理出《舌尖上的南京》。如第一集“自然的馈赠”中提到的原汁原味的鲜香菜肴,据称在水游城的小南国就可品尝到;同样是第一集中提到的鱼头泡饼,梅花香里大酒店就把此菜作为招牌菜……

这样的推荐,有网友欣然接纳,但也有网友并不认同,“有点广告嫌疑,其中提到的许多店,其实口味一般,反而不如许多小店来得实在。”像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提到的“鲜虾云吞面”,有网友表示推荐中提到的那家店感觉一般。

而且很多网友表示,这些菜肴并不是南京的本地特色,如果真要制作一期《舌尖上的南京》,肯定要以南京本地特色的菜肴为主打。“南京的鸭血粉丝汤,夫子庙的小吃,南京的桂花鸭等才应成为主打。”

“吃货”必读

《舌尖上的中国》还有第二、第三季

今天晚上,《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告一段落。显然,很多“吃货”意犹未尽。对此,本片导演陈晓卿近日回应,“纪录片生产有它的规律,要按季度来推,这季完了,我们很快会做第二季,还会有第三季。”

陈晓卿还表示,拍摄《舌尖上的中国》这样一部美食纪录片,是想“让观众从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中,去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去感知国民对待生活、对待家庭、对待社会抱持着什么样的态度。”

江苏“吃货”最不堪美食的“诱惑”

“一集还没看完,我已经买了600多块钱吃的。”南京淘友小陈一边看着央视最近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边打开淘宝按图索骥购买相关食材。而记者则从淘宝获悉,江苏是对食物最无抵抗力的地区。从节目中所介绍的毛豆腐、腌鱼、诺邓火腿等食品来看,江苏人在多个搜索词条上都位列榜首。不仅如此,江苏网友也最活跃,“高清摄影机真是要人命,口水都流一地了,绝对是深夜‘报复社会’的利器,都快要饿哭了!”甚至有南京观众说,被馋得想去舔屏幕。还有一位南京网友更无奈:“看到一半,我实在忍不住打开煤气灶,把冰箱里唯一的一条鱼煎了!”难怪有不少网友自嘲:江苏“吃货”抵抗食物诱惑的能力可见一斑。

新闻链接

“南京肉妈”改走“自制食材”路线

因给儿子做“365天不重样的爱心早餐”而走红网络的南京肉妈近日大受《舌尖上的中国》的“刺激”。最近,肉妈不再拘泥于早餐的各种造型,而是改走“自制食材”路线,这风一刮,“亲妈俱乐部”里的众亲妈也开始学习DIY,小到豆腐乳,大到辣椒酱、酱油……亲妈们一边看着《舌尖上的中国》,一边更加干劲十足地酿制着自己的作品。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8#
发表于 2012-5-23 11:42:34 | 只看该作者
咱只能根据现有食材来制作,最近发现做菜是门大学问!能做到色香味俱全,要能做到营养均衡不容易啊!
9#
发表于 2012-5-24 00:13:07 | 只看该作者

《舌尖上的中国》-第1集_自然de馈赠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2-5-24 00:13 编辑

听说网民自发拍"舌尖上的中毒"快上了,得密切留意
10#
发表于 2012-5-24 00:18:35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5-24 00:13
听说网民自发拍"舌尖上的中毒"快上了,得密切留意

蜢哥的话要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8 17:05 , Processed in 0.0318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