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2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去博物馆看文物——八一八我看过的文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9 18:13: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个爱四处跑的人,对文物的兴趣却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再加上以前的博物馆好些不能拍照(或者是我认为人家不准拍),好多博物馆虽然去了,却没有拍下来,这真是一个遗憾。
重庆三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酒泉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
  到今天就算是捶胸顿足,呼天抢地,追悔莫及也无用了,这些地方也许一生也不能再去。
  很多东西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再怎么回忆也想不起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世上没有后悔药卖,只有把握好现在(好耳熟的话),因此,将我手上拍下保留的相片做个归结,就成了必要的事。
  因此,有了这张贴子。
  如果有喜欢文物的同好,也欢迎贴出自己亲手拍下的文物,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讨论。
  
  这些文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东西,是古老文明最真实的载体,典籍史册或许可以美化歪曲,文物不会欺骗我们。
  只要看着它们,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和认同,这是我们的根。

  时间:09年11月。
  地点:山西太原。
  名称:山西省博物院。
  
  那时正是太原大雪灾,公路和航空交通全部中断,本来想去五台山,结果被拦在了太原。
  在太原等了一天,情况未见好转,只好放弃原定计划。
  等待的时间内,去了太原省博,幸好市内交通还能维持。
  下了公交在雪地上沿河走,雪水浸到鞋里,身为南方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雪,体会在冰上行走的种种苦楚和乐趣。


  太原博物馆有个专门的展厅,展的是建国后各领导人收到的各国礼物。
  很有趣。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15:05 | 只看该作者

  华丽丽的腰刀。
  话说阿拉伯人生怕人家不知道他们有钱。




  这个青铜人像很抽象,很怪异,不过好玩。




  这个没拍下注释,不过记得应该是棒子还是鬼子送的东西。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17:5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绿鞘不知是什么做的。




  现在正式开始文物部分。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21:15 | 只看该作者

  注意这个龙形觥,它旁边有系绳的孔,
  应该是可以吊起来的。



  来张传说中的鳄鱼近镜头。
  不负责任地说,这说明当时的中原地区是有过鳄鱼的。
  或者至少见过鳄鱼。
  大约三四千年前,山西地区可能有大片沼泽,因此会有这种图案出现。
  与鳄鱼相对的是夔龙,觥盖上是一整条龙。
  它出土的地方是商代一个叫“方国”的地方,今天山西境内。
  这件是国宝级的文物,因为它的独一无二。



  简单地说,任何文物,有字的都比没字的有价值。
  因为文字的信息量多,可以用来断代。
  猪猪,不是,猪尊的上眼皮做得多长啊,相当卡通。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2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所有 于 2011-4-9 18:27 编辑

  晋是春秋五霸之一,所以晋侯墓出土了大量堪比王室的精美青铜器。
  西周的青铜器喜欢做得很活泼,所以这个鸟尊把尊盖上的捉手做成了一只与鸟首对望的可爱小鸟。
  这是当时的流行风。
  这个鸟尊比较独特的地方是尾巴,青铜厚重,鸟身巨大,为了解决器物的平衡问题,必须要第三点支撑,鸟尾侧看是长长的羽毛,仔细一看却是伸出了头的小象,长的是小象的鼻子,这就让鸟尊有三个支撑点,稳定问题决定了。

  这个鸟尊是有字的,在它肚子里面: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
  是晋侯宗庙祭祀时用的礼器。



  早期的玉器很拙,但一般很Q版。
  很可爱。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31:12 | 只看该作者

  左边吊在门上的就是刖人,仔细看能看到,只有一条腿。
  那个小门是可以打开的。
  《周礼》里的“刖人使守囿”的意思,是指砍掉腿的犯人,让他们去守贵族们的动物园。
  本来这个规定虽然残忍和冷酷,也只是奴隶社会的刑罚制度罢了,但把这种残酷做成艺术品,就太过冷血了。
  这个小车是用来玩赏或装贵族们的小物件的,把别人的残缺当成玩物,是没有人性的表现。
  奴隶果然不是人呢。



  车马坑。
  王室贵族入葬时会有车马陪葬,这辆车的特别在于它的切割技术。
  车出土时一般都已经和土混然一体,非常不容易分出来,所以一般就这么连土切下来的。
  这方面我们国家的技术是领先的。


  女子举着的转盘是可以转动的,而她手里的那根柱子也可以拆卸。
  两千多年的东西了,拿出来还可以自如地转动……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3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所有 于 2011-4-9 18:35 编辑

  承弓器是战车上的必备器之一,所以看历史剧里的战车时,大家可以找找有没有把承弓器做上去。
  最近我在看《东周列国》,目前还没有看到承弓器。
  站在站车上的将士们,弓不可能一直拿在手上,这种承弓器就发挥作用了。它必须是一对,弓放在上面。




  鲜卑……
  拓跋氏……
  北魏孝文帝……
  这是令我着迷的一个朝代,可惜关于它的资料真是少到可怜。
  我记得历史书上说“北魏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鲜卑族最后彻底给融合没了。
  鲜卑贵族的服饰应该是披发,右衽,从图上实在看不大出来。




  这是出土于司马金龙墓的漆屏。
  上一个度娘资料。
  
  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  
  
  中国北魏木板漆屏风绘画作品。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该墓是太和八年(484)的墓葬。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在北魏袭爵作官,备受宠信,死后赠大将军、冀州刺史、谥康王。墓葬规模较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代绘画实物。
  现存5幅较完整,每幅约长80厘米,宽20厘米,两面绘制分上下4层。其上朱漆髹地,线描勾勒人物,墨书榜题。画面内容沿续汉代以来帝王将相、烈女、孝子等传统故事,如帝舜、周太姜、卫灵公、齐宣王、晋文公、孙叔敖、汉成帝与班婕妤,以及孝子李充、卫灵公夫人、蔡人妻等。屏风的工艺制作采用榫铆联结,继承战国、汉代漆画传统的技法,设色富丽、边框装饰精巧。人物描绘运用铁线描法,兼施浓淡色彩渲染,形象生动逼真,并有纵深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构图上重在突出主题,中心人物大于陪衬人物。画风古朴,富有装饰性。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37:38 | 只看该作者

  上个书法的局部细图。
  上次承人指点,知道了原来“真书”的意思就是楷书。
  汉隶向唐楷转变的过渡期。


  这个跟长信宫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从这个角度拍的,看不大出来,正面看上去是雁嘴里叨着条鱼。
  而且仔细看,雁颈那里是可以拆开的,雁腹里装的是水,水可以吸收烟气,到一定时候拆开雁颈,把水倒掉可以换清洁的水。
  整只雁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古人的匠心啊~~~~~~~~~~




  一千多年前的人,也是这么玩杂技的哟~~~~~~~~~
  跟今天一样。
  后面那一溜六个,应该是奏乐者,肯定有笛,有打手鼓的。
  奏乐的比表演的多,跟乐队比演唱的多一个道理。
  想象一下:
  集市上,摆开场子,咚咚咚的乐声奏起来,吆吆喝喝的热闹起来,周围围上一圈人,开场了。
  跑江湖的什么不会?放下笛搁下鼓上去就是一圈跟斗,换下去的那个顶杆的抄起笛子接着吹。节约人手,一专多能,人人都会全套子武艺来的。
  杆上的小孩就是当中几个的孩子,从小就跟着颠沛流离讨生活。
  
  民族大融合时期,所以表演的,是胡人。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45:02 | 只看该作者

  娄睿墓出土的镇墓武士俑。
  娄睿墓是北齐墓,这对武士俑拙朴憨厚得让人想欺负。
  俑上还残留着当时上的色彩。


  非常著名的娄睿墓壁画,山西省博把其中一幅壁画给搬到博物馆里了。

  继续度娘资料。
  原来娄睿的姑母就是娄昭君啊,高欢的老婆。
  
  娄睿,鲜卑人,本姓匹娄,简改称娄。从《北齐书》、《娄睿传》以及墓志看,他的姑母娄昭君就是高欢的嫡妻,即北齐“武明皇太后”。“武明皇太后”生有六男二女,在她的主持下,儿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湛及孙子高殷相继继承北齐王位。同时有记载,娄睿是姑妈娄后的宠侄儿和表兄弟们的宠爱之臣。
  由于娄睿是北边鲜卑望族、北齐外戚,娄氏家族财源充盈,积极支持神武帝高欢建立北齐王朝,随高欢“信都起义”,戎马生涯历经40年。他先为帐内都督,平定叛乱,收复炽关,为北齐建立军功,先后封东安王、司空、司徒、太尉,天统二年(566年)封为大司马统领全军,三年(567年)为太傅、太师,兼录并省尚书事、并省尚书令,成了“坐而论道”、“总领帝机”的宰相,卒于武平元年(570年)二月五日,葬于晋阳。
  
  壁画共71幅,无榜题,总面积200.55平方米。内容分为:①墓道、天井、甬道及墓室四壁下层,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②甬道、墓门及墓室中、 上栏,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壁画分若干小段,每段均前有导骑2人,后有群像1组,各段又相互呼应,以长卷式构图组成一幅人间生活、古代神话传说与儒道释合流一体的宏伟壮丽的画面,其手法写实,洋溢着生活气息(见彩图[娄睿墓壁画《出行图》(北齐)山西太原])。壁画继承顾恺之“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沿袭汉魏壁画单纯、粗犷的风格,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仪卫人物的神采和动态;晕染法运用得相当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此外壁画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突出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同时延续了汉代墓室壁画、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人间、地下的表现程式,布局和内容又受当时盛行的寺观壁画的影响,包含着南北朝晚期佛教思想因素。   
  娄睿壁画技艺的精湛和涉猎事物的浩繁,是衡量北齐绘画发展水准,研究北齐音乐、服饰、内廷、丧葬等礼仪制度的重要例证;亦是北朝中原地区壁画艺术的卓越代表。据史籍记载,北齐绘画成就颇高,名家辈出,曾影响隋及初唐。而从娄睿家族的显贵地位估计,壁画当出自熟悉北方戎马生活的宫廷画师之手。故有的研究者推测它可能是当时宫廷画家杨子华的作品。 [url=]

[/url]
  这个烛台出土于北齐的库狄迴洛墓。
  
  墓址在山西寿阳县贾家庄西。 1973年发掘。
  门楣正面绘朱雀彩据墓志记载,库狄回洛于北齐“大宁二年(562)二月死于邺”,同年葬于朔州城南。
  
  注意这两座墓的发掘时间。
  很多事,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
  一直都有人在默默做着文物保护的工作,不然也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各色文物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8:49: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也是库狄迴洛墓出土的侍卫男俑。
  翻领披发哦, 顶上戴着冠。


  上个精美的石雕墓门。
  仔细看那些残存的彩绘颜色。
  这是北齐徐显秀墓出土的。




  仔细欣赏一下那些线条,构图,设计。
  
  顺手再来个度娘的徐显秀墓门上的图案资料。
  
  徐显秀是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太尉、武安王。
    
  山西太原东郊发掘的徐显秀墓,其壁画内容和绘画风格包含着较多的域外文化因素。特别是该墓石门扇上部所见的“羽翼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瑞禽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加之后世的讹传误注。使其自身面目幻化不清。分析可知,徐显秀壁画墓石门扇上部所见神兽,既非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獬豸”、“枭羊”、“飞廉”,亦非外来宗教文化观念中的“塞穆鲁”,它应该是由不同的动物混搭出双翼形象的“羽翼兽”,是广袤的欧亚大陆上各类文化交织互动的融合产物,在欧亚各古代文明中均有表现。“羽翼兽”这一重要元素可能是贯穿这一历史时期的一个艺术主题,亦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见的具体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5-4-20 03:57 , Processed in 1.1174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