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9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11 14: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觉得南怀谨大师的“金刚经在说什么”写得很通俗易懂,

一:善护念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打坐是错误的。你看佛!多么平淡,穿衣服,洗澡,打坐,很平常,决不是幻想,决不乱来,也不带一点宗教的气息,然后教我们修养的重点就是「善护念」。 
  善,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心念、意念。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有念佛的,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我们打坐,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也是善护念。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大家要特别注意! 
  因讲到善护念,我们晓得佛经、佛学里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修大彻大悟的方法中,有个四念处,就是念身、念受、念心、念法。念心是四念处里非常重要的,随时念这个心,知道了这个念头,就是善护念。我们的这个身心很重要,念身,此身无常。念心,我们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去追这个念头,当它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 
  什么叫念?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照佛学的解释,人的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烦恼不一定是痛苦,但是心里很烦。譬如,有人坐在这里,尽管金刚经拿在手上,也在护念,他护一个什么念呢?一个烦恼之念,不高兴。自己也讲不出来为什么不高兴,连自己都不知道,医生也看不出来,这就是人生的境界,经常都在烦恼之中。



『baoer最后编辑于2007-3-17 21:25:12』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7-3-11 15:04: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摘抄,与宝大师共勉]佛学的精髓不在于灭谛的圆满令人心动,心动是幻像,假如“灭谛”真如此诱人,但是仅仅凭空拜佛身,操念佛语,这样的形式上的学佛永远只能站在佛学门外,连门都进不来。习得佛法,遥如星海,佛学的核心看来应该是如何理解集谛,苦之源来于心,真正的体会心乃万念之源,万事之始,世间一切,皆出于心。
3#
发表于 2007-3-12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孙大师与贺大师开坛授课了!

咱盘腿坐在这里受教了!

虽不能拈花微笑,也充尊罗汉在这里坐坐~~~~~说不定听的多了,哪天咱也醍醐灌顶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3:06: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引用
原文由 风满袖 发表于 2007-3-11 15:03:34 :
[摘抄,与宝大师共勉]佛学的精髓不在于灭谛的圆满令人心动,心动是幻像,假如“灭谛”真如此诱人,但是仅仅凭空拜佛身,操念佛语,这样的形式上的学佛永远只能站在佛学门外,连门都进不来。习得佛法,遥如星海,佛学的核心看来应该是如何理解集谛,苦之源来于心,真正的体会心乃万念之源,万事之始,世间一切,皆出于心。
呵呵,风大哥其实我对佛教知识懂得还很浅显,喜欢是因为它可以教我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让心安静下来,给孤独的灵魂找一个干净温暖的家,没有任何神化它的想法,我想深圳这个浮躁的城市更需要这些,就象于丹现象一样,其实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5#
 楼主| 发表于 2007-3-13 13:12: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引用
原文由 zjet 发表于 2007-3-12 9:37:19 :

孙大师与贺大师开坛授课了!

咱盘腿坐在这里受教了!

虽不能拈花微笑,也充尊罗汉在这里坐坐~~~~~说不定听的多了,哪天咱也醍醐灌顶了~~~~


哈哈zjet你这样说我都不敢再贴文章到这里啦,实在是太浅了,还在岸上呢
6#
发表于 2007-3-13 14:07: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佛(根)性对有些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对有些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不要太过强求,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真正能参透某一句都将受用终生.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
 楼主| 发表于 2007-3-14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引用
原文由 波波夫 发表于 2007-3-13 14:06:36 :

佛(根)性对有些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对有些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不要太过强求,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真正能参透某一句都将受用终生.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嗯是这样滴,很多东西是与生俱来的,,,,
8#
发表于 2007-3-14 16:12: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慈航普渡

雨润杨枝

9#
发表于 2007-3-16 18:10: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瑜珈修身,佛家养心, baoer MM双管齐下,内外兼修了啊!
10#
发表于 2007-3-17 01:26:00 | 只看该作者

南师经典大作摘选片段

佛在心中,便也成了佛.

一心向佛,佛便靠近了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1 16:05 , Processed in 0.0325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