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0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沈绣之来龙去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8 10:49: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所有 于 2013-3-28 11:04 编辑

    习主席送给普京总统的一份国礼,那是一幅肖像,是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的作品。


    当这幅沈绣精品《普京总统肖像》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普端详着它赞不绝口:“太传奇了,太美,太不可思议了!”他甚至解开西服,拿出自己的领带,笑着说,“正是我的这条领带。”
    这是江苏南通沈寿艺术馆的杰作。去年底,南通沈寿艺术馆接到制作《普京总统肖像》任务。馆长卜元决定,由绣龄35年以上的工艺美术大师李锦云、印俊平、冯丽、花丽等6人组成团队,采取组合移动法,既分工又合作来完成,“人歇针不歇”。


    作品所用色线近70种,均为天然蚕丝经过特殊染色而成。刺绣的过程实为二次创作,作品以乱针铺底,小短针、小乱针、大乱针、发绣针等仿真绣技法覆盖。五官表情是人物肖像的重中之重,绣普京的眼睛,就用到蓝、绿、黄、黑、灰多种颜色,所用色线达几十种,一根丝线分成24根细丝,用极为细小的针精准表现眼球色彩,堪称点睛之笔。整幅作品抓住人物神韵,把普京总统坚毅强悍的性格表现得惟妙惟肖。卜元说,“绣制一幅高60厘米、宽50厘米的绣品,一人需要用一年多时间。南通资深绣娘用91天赶制完成了这幅沈绣国礼,是沈绣人物肖像作品历史上用时最短的一次。”


    国家主席赠送的国礼,为何花落南通沈绣?原来,2009年11月,沈寿艺术馆绘制的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由时任国家主席的胡总赠送给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胡主席用了10多分钟时间,亲自介绍了这幅作品的制作过程及艺术特色,奥巴马惊叹连连。




    绣稿上的奥巴马总统一家4人,笑口常开,其乐融融,看似简单实际十分复杂。每个人的笑容各不相同,奥巴马是幽默,夫人是灿烂,大女儿是仰头嘻笑,小女儿是低头微笑;那头发也各不相同,奥巴马是短短的,夫人是垂直的,大女儿是波浪的,小女儿是卷曲的。这是沈绣第一次表达黑人肖像,但在艺术总监卜元的统筹策划下,大家配合默契,绣制的十分得心应手。另外,卜元十分细心,他从资料中发现白宫挂的相框都是橡木的,并了解到相框的尺寸,考虑到美国的气候,卜元决定采用橡木做材料,但用的是红木工艺,绣像更具有宫廷艺术和皇家气派。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0:56:0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沈绣作为国礼这已经是第三次了,除了普京和奥巴马的,还有一幅《意大利王后爱丽娜像》。那是沈绣的创始人沈寿女士的第一幅仿真绣作品,用时18个月。1911年,该作品被选送参加意大利都朗万国制造工艺赛会,获得了“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这是中国刺绣首次在国际上亮相并获奖。后清政府将此绣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沈寿收到意大利王室赠送的特制勋章一枚和钻石金表一块。




    沈绣沈绣,正是沈寿所发明,代表传统“苏绣”的最高水平。沈绣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刺绣艺术,在绣艺上沈寿独创了仿真绣,首用旋针来表现人物的肌理,运用丰富多彩的丝线调和色调,展示绣线的自然光泽,使沈绣的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透气,栩栩如生。

    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吴县人,后定居南通,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姑妈。一八七四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阊门海宏坊一个古董商的家庭。父亲沈椿,强习书史,研究盐法,曾在浙江任盐官。他酷爱文物,富有收藏,后来开了一个古董铺。母亲宋氏,生有三男二女,雪芝排行第五,从小便随父亲识字读书。家藏的文物字画,给她丰富的艺术董陶,拨动了雪芝心灵中美的琴弦。

   苏州的刺绣素负盛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一带,几乎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堪为 “苏绣之乡”,小时候,雪芝常去那里的外婆家,对奇妙的苏绣艺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姐姐沈立的带领下,七岁弄针,八岁学绣,开始了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又好钻研,学绣进步很快。起初,她绣些花草之类,主要是一些实用性绣品。后来就将家中收藏的名画作为蓝本,开始绣制艺术性作品。十六七岁,她便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雪芝二十岁结婚,丈夫余觉(名冰臣,又名兆熊),浙江绍兴人,后居苏州。他出身书香世家,能书善画,经济条件也颇好。婚后夫妻俩一个以笔代针,一个以针代笔,画绣相辅,相得益彰。雪芝除操劳家务外,总是闭门刺绣,从不间断。


    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0四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寿辰。清政府谕令各地进贡寿礼。余觉得知消息后,听从友人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屏进献,他们从家藏古画中选出《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作为蓝本,很快勾勒上稿,并请了几位刺绣能手一齐赶制,雪芝在这些绣品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慈禧见到《八仙上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为绝世神品。她除授予沈雪芝四等商部宝星勋章外,还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余觉夫妇。从此,沈雪芝更名“沈寿”,余觉也改名余福。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1:0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所有 于 2013-3-28 11:02 编辑

   1905年11月,清政府农工商部派沈寿夫妇东渡日本参观考察,并筹备成立农工商部绣工科,任命沈寿为绣工科刺绣总教习。在日本期间,西方绘画的光影色彩表现和日本美术绣的逼真效果,给一直接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沈寿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启发。回国后,她改良色线,革新刺绣针法,历经多年,独创自己的“仿真绣”法,简称沈绣。   

    辛亥革命后,绣工科停办。余觉嫌沈寿不育,讨了姨太太。沈寿于1912年10月迁居天津,开办了一所自立女红传习所。

    一九一四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为沈绣艺术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随着沈寿、张謇的相继离去,战火纷飞、兵荒马乱,沈绣开始走向衰落。解放后,刚刚恢复了一点生机,却被“文革”动乱冲击得全面崩溃。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沈绣更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工艺美术研究所入不敷出,老艺人们生活困苦,每天的工钱只有1.5元,还不如一个瓦工。好在这个技艺没有失传,挺过了难关,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喜爱刺绣艺术的人应该很欣慰吧。

    耶稣像(平绣)沈寿绣。此绣曾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荣获一等大奖



4#
发表于 2013-3-28 11:53:21 | 只看该作者
以人为称号的绣技还真是出神入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5-4 06:58 , Processed in 0.0323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