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坐堂的由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5 13:2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坐堂,指官吏出庭命理案体处理事务,因坐于厅堂而得名。鲁迅在《华盖集·并非闲话》中就曾提到,“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各责小板五百完案”。然而“坐堂”还有另外一个涵义,就是指中医师的行医之处。
  坐堂的由来: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什么“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四知堂”等。以致有些药店沿变到后来发展成制药厂,仍然保留着这些老字号。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馀堂”、石家庄的“乐仁堂”、安阳的“明善堂”等,至今仍名扬四海内外。
  中医药店为何称“堂”呢?这还得从医对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名机,后汉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约生于公元2世纪,灵帝时(公元168~189年)举孝。建安中(公元196~219年)任长沙太守。他博学多才,曾从同郡张伯祖学医,尽得其详,成为当时的良医。
  张仲景生在汉末纷乱之世,社会道德沦丧,疾病流行,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他目击惨状,抱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立志学习医术,以解除人民大众的疾苦。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因此,他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研读《素问》、《难经》等医学典籍,并结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16卷,创造了辨证论治的治疗法则,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1-12-12 10:33:06 | 只看该作者
听的多了,还觉得挺好听的。堂不错。
3#
发表于 2011-12-14 22:04:24 | 只看该作者
看快了,以为是坐台的由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5-18 05:06 , Processed in 0.0277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