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白人花旦何秋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5 22:06: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是我的朋友刘博智先生的一段口述,讲述了09年两次到古巴的故事。博智先生少年时在香港电子厂做工,因“不甘牛马生活”,怀揣妈妈借来的700美金和哥哥找银行朋友做的假资金证明到加拿大求学,而后到美国读书,半工半读十年未有返乡的机会。再后来则“混”成了堪萨斯大学艺术设计系的教授。因为相似的海外打拼的经历,他对海外的华人华侨抱有莫大的敬意,并将大部分时间和金钱花在寻访、记录华人的谋生史上。下文的主角何秋兰老太和年纪更大的黄老太太,将在5月9日来广州,下榻于我们的中成公寓。特别刊发此文,以便租界兄弟有所准备。何秋兰是纯西班牙种的白人,黄老太是有八分之一中国血统的混血,但从文化角度,她俩是中国人,比我们还中国人。何曰?下文可作部分解答——南租界行走记


1  09年,何秋兰在朋友酒店的卫生间中扮戏

            

11岁,我小学四年级时,问我的一个同学“你爸爸去咗边?”,他说“去了古巴,重未返”。过了8年,我们中学毕业,我再问他“你爸爸去咗边?”,他还是说“去了古巴,重未返”,我当时就觉得他真可怜!他忧郁、孤独但是坚定的表情给我印象很深,这是我最早的古巴印象。

1997年,有位美国记者给我看他在古巴的照片。他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唐人街看见有人在卖水瓜。他说那一定是有华人血统的混血孩子。他见了一个中国人在餐馆里,想拍他但不给拍,所以他的古巴照片中只有少少的中国装饰的痕迹。看了之后,我就有兴趣了。因为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古巴是有华侨的、有中国城的。到2008年的10月,这个美国人来约我了,他有一个途径可以让美国人去到古巴又不惹麻烦,因为美国法律规定普通的美国人是不能到古巴的。他告诉我可以经过墨西哥或者牙买加去到古巴。另外一个朋友让我在网上查找关于古巴或古巴华人的资料。她曾在03年到古巴留学。她的尊祖也是台山到古巴谋生的华侨,是靠卖生果为生的。一去没回,死在古巴。

当我在08年开始在书面了解古巴的时候,我见了黄卓才先生编辑的《古巴家书》。于是,我去古巴的心情就更迫切了。我不是去旅游,我也在中餐馆的抹过窗、洗过碗、切过菜、脱整张的鸡皮,我和他们是同类,我要去看看那里的同类、同乡生活得怎样了呢?于是通过网络在加拿大购买了从墨西哥到哈瓦拉的机票。从堪萨斯到休斯敦、再到墨西哥、再到哈瓦拉,09年3月24日,我终于站在了古巴的土地上。



第一天的上午我就到唐人街,午餐在长城饭店。那是哈瓦拉惟一的正宗一点的中餐厅,是一位上海人开办的,厨师则是西安人的。老板和厨师是中国大陆开放之后出去的。他们和唐人街的老唐人很少有接触。可爱的是,这个老板一得闲就看《三侠五义》。在吃饭的时候,我见到一个70多岁的混血华裔,他不会说粤语了,西班牙名字是Armando Choy,参与过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是个古巴将军,是古巴的重要人物。我想访问他,上海老板劝住我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或许是保护我吧。

下午我就在唐人街转来转去,但找不到门径,也找不到华人。我见人就问“chino”(西班牙语:中国人)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问一个古巴女人“chino”,她用手指上面,二楼是个给古巴人吃的所谓中餐馆,是卖比萨饼的。我在门口观望,开门的是个古巴人,片刻一个30多岁的华人模样的人从楼上下来,我用粤语问他楼上是不是中国人?他用不流利但发音很标准的台山话应答我。我就明白他是土生的华裔古巴人。他带我左转右拐到楼上他朋友家里。上去要经过餐厅,还有餐厅的厨房,是我很熟悉的华人餐馆的那种味道。在厨房旁边有个楼梯上第三楼,楼梯很逼仄,一个人走还嫌有点拥挤。上面的人都是做云吞去卖的,这种小生意现在古巴还算是非法,所以他们不愿意我拍照。

第三天,还是不停地问“chino”,路上见光华报馆开这门,我就进去了。见了前面的81岁的总编辑蒋祖廉先生,请他带我看光华报馆车间,老是的铅字印刷车间。古老、古典的印刷术,可怜可叹,但最多的还是对蒋先生他们极大的尊敬。他告诉我有个古巴女人在排字间工作,我就很好奇,他又说,她还会唱粤剧,我就诧异了。他指给我看,说“就是她”。我第一眼看到这位纯西班牙裔的老太太——她正俯着身体在用火水洗刷铅字,并没有察觉我的到来。淡红色的头发、白色的皮肤、腰上系着围裙。我马上就将相机从拍照转到录像的功能上。走到她身旁,我第一句用粤语问她“你叫乜名呀”,她顾过首来应道:“何-秋-兰”。标准的台山话。我原以为她要说Maria或者Teresa这样很普遍的古巴女人的名。我说“你写你爸爸的名字”, 她站直了应我,随手在笔记簿上写下“方標”。我有些奇怪,就请她写她的名字,她竖排写下“何秋蘭”。并清清楚楚听她念“何秋兰”三个字。

“但是你爸爸—”我话还没说完

“方標”她好自豪地说他爸爸的名

“何秋兰系做戏用的名”

   “你真的名呢?”

“秋兰咯”她瞪大眼睛笑着说。

“你冇跟着爸爸姓?”

“她唔系我的正式爸爸”

“你正式爸爸呢?”

“我出世一个月我的爸爸就过候(去世)”

“所以,方标就拿你做契女(养女)。你们都系好人”

我就这样认识了何秋兰——一直快乐的笑着的西班牙种中国化的古巴白人,我以为她只有60多岁,其实当时她是78岁。


何秋兰少时和养父合影


光华报78岁何秋兰洗擦重整字粒

过了几天我从古巴其它城市返回到哈瓦拉,专门到她的家去访问她。她的家,楼下是洪门民治党的会堂,楼上是民居。走廊的墙壁是果绿色的,她领我上楼的时候,有两条不大的狗汪汪大叫,她说治安不好所以要养狗。她的右腿有病,行走的时候有明显的拖着走的感觉。住屋不大,大概15平米,房里搭建一个阁楼,是睡觉的地方,下面就算是厅,门外有个厨房和厕所,是多家公用的。她和一个黑黑的男孙同住。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一台一米多高的海尔牌冰箱,是分期付款买的,月供相当于普通古巴人一个半月的工资。所以,一台冰箱要全家合力才供得起。

何秋兰已经退休,有退休金,相当于普通古巴人的月工资。每天下午一点到四点,她到中华会馆办的“光华报”去洗刷和整理铅字。光华会馆付给她工资,是一份比普通古巴人的月工资还要多些的工资。两份收入加起来,老太太在古巴算是“高收入者”,但家里有冰箱和电话,这在古巴算是奢侈品,要钱供的,还要养孙,儿子儿媳都穷,所以也要帮,于是老太太还是穷。每天上午11点她会到华人的龙岗会馆去领免费的古巴黑豆饭,这是一个从古巴走掉的华人  在这里做的慈善,赈济那些老的、穷的、没有饭吃的华人华裔的。何秋兰每天拿回来给孙子作午餐。我有些奇怪,后来我听人说,古巴的所有政府仓库有30%的物品是要丢失的,政府也不怎么追究。大家都穷,大家都拿,说偷也可。老太太没这个能力和门路去公家仓库弄东西。

一岁不到,何秋兰的白人生父去世,她的生母改嫁方标。方标1904年出生于开平的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迷恋粤剧。学艺时候和武打艺人关德兴是同辈。但是他家里反对他学粤剧、靠做戏揾吃,认为戏子是没有脸面的。19岁时他出走古巴,做了何秋兰的继父后,就一心要将心爱的粤剧传授给这位没有华人血统的女儿。一岁就开始教她台山话、四岁时教她写字和唱戏。何秋兰说:“从小就要说台山话,如果不说台山话就没饭吃咯。”后来方标给她请了师傅董祥,董祥是很有文化的。教何秋兰读书写字、唱工谱、做戏。8岁就跟着董祥登台了唱戏了。方标则继续以洗衣、洗碗、卖彩票为生,还组织了一个粤剧团。方标一直没有入古巴籍,我见到1980年发给的中国国籍证明,但方标一次也没能回来中国。

古巴的经济鼎盛时期大约是1920年到1958年间,古巴能容纳四个粤剧团,除了演员,团里还有编辑、教习、武打、乐工、戏服等专门行当,剧团能在古巴的二三线城镇演出,都是有华侨和华人的地方。何秋兰是惟一的能在华人小区如鱼得水的白人,华人也将她当自家人的。开始,何秋兰就是靠粤剧揾吃,古巴革命后,关闭粤剧团,经济式微,粤剧式微。何秋兰只好改行,接受培训,做酒店的服务生。

她告诉我说,30多年了,很少讲台山话、很少有机会正式唱粤剧。她找出好几本曲书和剧本,有她师傅董祥抄写的,也有她自己抄写的。其中一本唱词有215页,是董先生70年前为古巴的四个粤剧团抄写的,毛笔行书,不错一字,凝结的心血可见一斑。何秋兰翻开一本曲谱,是工尺谱,我以为她会凭记忆唱某一段戏词,但她是用工尺谱的唱名唱的粤剧曲牌。打开曲谱她就唱,你在旁边能明显感受到她是真正地喜欢粤剧,如果不是爱粤剧,一个白人,不会如此被广东的传统文化包裹着。


这是中国的工尺谱,在中国大陆又有几人能识?


工尺谱2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22:1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所有 于 2011-9-15 22:20 编辑



我第一次在她家时,她拿出录像带在一个熊猫电视机上放她唱戏的录像。是着戏装唱的。录像中的这出戏,是三个演员,一位小提琴伴奏。这四个人最小的也六十多了。我约她几时将这四位约在一起着戏装唱一出戏,以便我录像。她答应了,但告诉我说其中一位已经老去了。

第二次到古巴是09年7月5日,我托朋友在广州购买了冬菇、话梅、陈皮梅、雪花梅、腊肠。但古巴不准肉类食品进关,其它东西都带进去了。他们见到这小小的礼物,高兴得不得了。仿佛老友久别重逢。长期的物质匮乏,他们很久很久没有尝到家乡的小食品了。何秋兰狂吃了一顿话梅,口里被盐渍得发了白。一天,龙岗会馆有官方召集的华人华裔会议,人到的很齐整,因为会后可以吃一顿有鸡腿的饭。我见会议开得很闷,就跑回旅店拿了两包话梅派给大家吃,气氛一下就热烈了。久别重逢啊,话梅核在嘴里被舌头推过来卷过去,舍不得吐出来。我在古巴,没有看到在其它国家的华人小区必然有的中药店,也没有看到卖油盐酱醋茶的杂货店。在沙瓜小镇那位带我到中华公坟的土生华人家里,我看到了酱油。他是一个心理医生,他的母亲是南海九江人,教他学会了做酱油。做一点酱油自己吃。

物质匮乏,精神生活就更需要。粉墨登场做戏,大家都很高兴。何秋兰原来粤剧团扬琴师的客厅来演戏,因为这个房子比较大。与何秋兰唱对手戏的是一位79岁的黄美玉老太太,二分之一的华人血统,看起来像黑人,会一点粤语,有时要看着有西班牙语注音的唱词来唱;乐队仅有一架小提琴,拉琴的妇女60多岁,也是二分之一的中国血统,她是古巴一个乐团的乐手;拿着令旗跑龙套的是黄美玉的孙女;何秋兰的孙子,打钹兼跑龙套。大概很久没有这么过瘾了,大家很高兴很高兴。黄美玉的孙女完全不懂粤语,在戏里演一个传令的小卒,走向前来令旗一展,读到:“某某听令······违令者斩。”因为不懂粤语,展开的令旗后面贴有一张纸,上面是念白的注音,她就照着念,“违令者斩”念了好几篇,终于有点粤语的味道。何秋兰在旁边还不断教她如何念。这是一个乖女,看得出来也很喜欢做这她不懂的戏。戏剧是快乐的,戏剧是可以修养人生的。



刘博智和何秋兰、黄老太以及黄老太的孙子合影。那个黑孩子就是演戏时的传令的小卒


从1860年台山人到古巴的甘蔗园做契约劳工开始,以台山为主的广东人不断到古巴谋生,在鼎盛时期,古巴有华侨华人20万,仅哈瓦拉的华人小区就占了20条街。虽然在古巴也是艰苦谋生,但以华人的坚韧勤劳,总能落地生根,财富也不断增加,所以能不断地往家乡汇钱。他们曾经养育了多少国内的亲人啊!后来古巴经济停滞了,富华人变成了穷华人,穷华人更穷了。第一代、第二代的华侨都逐渐凋零了。

广州一位先生托我探寻他父亲在古巴的坟墓,第一次到古巴,我就去到离哈瓦那7个小时的小镇沙瓜,当地一位会说南海九江话的土生华裔带我去中华会馆建筑的义坟,在这个墓地我没有看到独立的坟茔。骨殖都是集中存放。前室的墙壁上书有“魂兮来乡”。水泥骨盒、铁皮骨盒层层码放,上面书写死者名字和籍贯。墓地明显破败,无人照料,不少骨盒损坏,骨殖都散落出来了,看了令人心酸。公墓的后室,则是可悲的一袋袋用塑料袋装着的白骨、还有地上堆着的白骨,我差点哭出来。这些老侨一百多年养活了多少侨眷?后果如何无人问,土生华裔在当前生活十分困难, 无任何资源来照料墓地。我到这个墓地去了四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每次都很感慨!

我回到大陆,给一些朋友看古巴的照片和录像,他们有些不相信古巴真是这个样子。确实,现在古巴穷,古巴的华人更穷。有吃的,但要省着吃;能温饱,但没有好吃的;许多家具家电比人的年纪还大,都是革命前的东西,还在使用。我在古巴圣地亚哥城见到一个华人的养子,他没有有中国血统,但对他的华人养父很有情。他从钱包里拿出一张一吋多的照片,说照片上的华人是他爸爸,然后就哭出声来,哭了两次。

我两次到古巴,前后37天,凡是能进的华人华裔家庭我都去拜访,他们的境遇,总给人凄惶之感。历来都是华人输财养育侨眷,现在家乡可比古巴好很多了。家乡真应该帮一帮如古巴这种地区的华人华裔了,是时候了!

我在古巴也受到很多的教益,像何秋兰,她懂的许多东西我不懂,她身上的中国文化比我多。她的养父是开平人,她的丈夫是开平人,她讲台山话、写中国字、唱广东戏,她的家乡就是开平!我走的时候,何秋兰将她保存的粤剧曲谱唱本交给我,她说:“你下次来古巴,我或者唔系度啦,我这两本书比你啦。唔舍得都要舍得啦。”听了她的话,真伤感。我很想让她回一次中国,回一次开平,这也成了我一个心结和愿望。

我翻看何秋兰手抄的粤曲名段,其中有《星殒五羊城》,那后面唱道——

真系雪样聪明花样命,一朝魂断返蓬瀛。空留得歌海芳名至今犹盛,今日曲终人已杳,唯余江上数峰清。



真系雪样聪明花样命,一朝魂断返蓬瀛。空留得歌海芳名至今犹盛,今日曲终人已杳,唯余江上数峰清


               何秋兰少时戏装


                            小妹何秋兰


                  古巴革命前的何秋兰


               何秋兰出嫁时和养父方标


               何秋兰嫁给了广东开平籍的方振钜
3#
发表于 2011-9-16 09:32:04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真残忍,带走了不带来!

一睁眼,地球已经40亿岁了!
4#
发表于 2011-9-17 10:00:10 | 只看该作者
文化传承一直都是一个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12-2 02:02 , Processed in 1.0980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