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88|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3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朋友问观后感 我用了几个字来形容 一般,很一般,非常一般 也许是期望过高,也许是受了别人的影评影响 反正是感觉很普通...耗资6个亿拍出来就这效果... 唉 怎一个叹字了得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8-7-13 01: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这也是观后感受?总会有一些细节上的精彩的
3#
发表于 2008-7-13 05:2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意料之内..
4#
发表于 2008-7-13 14: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国家兴亡,匹女有责
5#
发表于 2008-7-13 15: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已有好多朋友在博客上评介"赤壁".......... A. 赤壁的血雨腥风与吴宇森的水土不服......... 在一片血雨腥风,刀光剑影当中,吴宇森一贯擅长的“暴力美学”,再一次在《赤壁》中得到验证。然而,这半壁《赤壁》却远非“完璧”,稍一留心,瑕疵便俯拾皆是,随处可见。 关于“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笑谑,我已无意再提。比这严重得多的是,旅居好莱坞多年的吴宇森及其麾下良莠不齐的编剧团队,居然还犯下了另外一个更加致命的错误——居然把《赤壁》的核心标杆人物、一代风流儒将周瑜的身份都搞错! 在吴宇森导演号称投资6亿的《赤壁》当中,周瑜鏖战赤壁前夕被孙权封的是“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这一“左右之分”依我们现在“从左到右”的习惯和经验看来貌似不错,但正是这样一些不经意的谬误,却充分暴露出吴宇森们文化底蕴的严重不足。那么,在赤壁大战中,周瑜真是官拜“左都督”吗? 据《三国志》相关记载,在赤壁大战中,程普和周瑜这两位东吴大将确实是分别“为左右督”,但是,到底谁是左都督,谁又是右都督呢?下面且听张一一先生娓娓道来:程普虽年长周瑜,但学识才干却明显要逊于周瑜,和孙吴王室也远没有周瑜走得亲近,千百年后东坡居士发怀古之幽情时,追忆的也只是“三国周郎赤壁”而非是“三国程公赤壁”,由此可见当时孙吴赤壁大军的最高军事统帅应是“周瑜为正,程普副之”才对,而稍有一些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在我国古代,通常是“以右为尊”,相较于“左”而言,“右”是代表更高的位置和等级。譬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有出其右者”以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位在廉颇之右”等等,都是“以右为尊”很好的诠释。答案至此不言自明,周瑜应是“右都督”,程普为“左都督”才对!如果说“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的台词,还可以牵强地用艺术的名义进行开脱的话,那么,这“左右不分”严重致命伤,就实在很难恭维《赤壁》编剧们的文化素养了。 《赤壁》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武打动作设计,武术指导元奎似乎更擅长棍法,张飞的丈八蛇矛和赵云的亮银枪,全都丧失了兵器本身的细腻与精妙,俨然都成了横扫千军的狼牙棒。譬如美术和摄影设计,叶锦添们对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长江的领悟,似还嫌远远不够,画面上的长江,赫然都成了小河小溪,怎能诠释我“母亲江”波澜壮阔的博大胸怀?譬如对《赤壁》故事精髓的把握,吴宇森一味自作聪明的去发掘一些鸡毛蒜皮的野狐禅,而忽略了像“刘玄德义摔阿斗”、“诸葛亮舌战群儒”、“曹孟德横槊赋诗”这样真正的经典之处,可谓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其它诸如音乐以及主演的表现力方面,不再逐一赘述。 虽然吴宇森一再表白他在“用暴力的手段歌颂和平”,虽然《赤壁》刻意植入了“更高、更快、更强”的痕迹,但本应以“水战”为主要战争手段的《赤壁》从头到尾都是在“陆战”,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我等傻乎乎的观众,难免会有些有虚此行的不快与寡欢。 历史上的赤壁大战中,曹军大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土不服”;而在电影《赤壁》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个水土不服的吴宇森。也不知这是宿命,或者只是巧合? B. 吴宇森的《赤壁》是一次严肃的“恶搞” ............
凡声势吓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大旗的中国大片,观众在观看时往往会笑场——只是根据导演水平笑的次数和时间长度不一。著名案例有张大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疑似沙尘暴宣传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及陈大导演的《无极》。 这次轮到蜚声中外的大导演吴宇森登场了。他耗时耗资都相当惊人的巨片《赤壁》据说在创下多项中国之最后终于强势登场了。有报道说,该片上映第一天就在北京一个坐满观众的电影院严肃地逗乐观众20次以上。当代都市人工作生活压力普遍较大,能创造娱乐场面让其心态放松也是一件相当积德的事。毕竟在好莱坞闯荡多年,吴大导演搞笑水平显然比国内一些“三俗”导演水平高多了,那题材、那演员、那场面,个个重量级,已接近黑色幽默的标准了。 很显然,拍过经典黑帮电影《英雄本色》的吴导难以摆脱“暴力美学”加“江湖侠义”情怀。于是,他老人家便顺理成章地将黑社会电影中的哥们义气、小情调、小格局施展乾坤大挪移,植入三国中各路英豪身上。当这些充满着当代语境和时尚举止的男男女女,站在吴大导演耗资巨万的战争大舞台上PK时,难免让人哑然失笑。 在下觉得,与其说吴大导演(至少他自称)忠于历史地再现三国文化,不如说他以现代思维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恶搞”。赤壁之战是鼎定三国格局的关键战役,但在正史中篇幅不多,这也给了罗贯中先生充分想象的空间,也最终成就了伟大名著《三国演义》。这本书之所以能被列入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除了文本意义的白话革命,还在于罗先生忠实地依托距今约1800年的时代背景,使太多被正史忽略的三国英雄以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叙述复活。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罗先生秉承了封建正统思想,矮化曹操、拔高刘备,贬斥周瑜、彰显孔明等都与史实有冲突,但我相信读者会引起警惕并自觉加以抵制的。 这自然也给了吴大导演以正史为名替遭受罗贯中先生不公正待遇的三国人士平反昭雪的理由。在他的镜头里,周瑜成了美女在侧、精通音律、既风流倜傥又文武全才的完美儒将;为了配合周瑜,传说中的智慧化身诸葛亮露出村夫本来面目,除了偶尔通过摆“王八阵”方式证明他粗通兵书战策以外,倒是他为小乔难产的母马顺利接生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旷世奸雄曹操更绝,直接跨时空效仿“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为夺取听说过、没见过的江南已婚美女小乔举倾国之兵发动战争,史称赤壁之战——活脱脱一个色迷心窍的大情种;而本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孙尚香则彻底打破封建权贵人家的清规戒律直接冲到战争前沿,先当007,又上阵奋勇杀敌,情节神似《杨门女将》 。 难道吴大导演忘了:在那个群雄逐鹿的著名乱世,天下胸怀大志的英才为了权利、荣誉、地位而施尽权谋、用尽武功?赤壁又是三国历史上最关键一役,可谓生死关头,任何和平年代人们津津乐道的儿女情长、小仁小义都配不上这个宏大的舞台。我相信英雄们也吃饭、也弹琴,也恋爱甚至做爱,但这只是战争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本来,我期待看到史诗,结果等来了和平时期臆造的一个“闹剧”。 所以,《赤壁》只是吴宇森的《赤壁》,不是三国的赤壁,更不是多数人梦想中的赤壁。主要是由于它始终面对着一个可怕的参照系——《三国演义》。 人物的合理塑造、故事的完美编织始终是场面壮观的中国大片的软肋。因此,我没有苛责吴宇森导演的意思。但我还是怀念能那个拍出《英雄本色》的吴宇森。
C. 本人还未前去观看<<赤壁>>, 暂且不作评论............
6#
发表于 2008-7-14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为了帅帅的主角们也值得看看,等有空看看共享压缩版。
7#
发表于 2008-7-14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天这么冷,你还扇扇子”? “嗯,我需要时刻保持冷静”!
8#
发表于 2008-7-14 09: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楼上的出现了?,,,把最近的行踪交代清楚.,否则抖你猛料
9#
发表于 2008-7-19 03: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原帖由 阿秋 于 2008-7-14 1:16:00 发表 为了帅帅的主角们也值得看看,等有空看看共享压缩版。
阿秋!共鸣呀!我看这电影呀,最好看的是一个比一个帅的帅哥了!口水流了不少!哈哈!
10#
发表于 2008-7-20 03: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赤壁"看完回来感受...

我认为整部戏的视觉效果还是不错!还带有现代的搞笑风格!金成武演诸葛亮也是挺新鲜的.就是不太清楚真的诸葛亮有没有这么帅呢?再说下粱朝伟吧.他真是脱开一条路啊! 很让我意外的是这次又有他的床上戏.真是艳福不浅哪.我看他以后是摆脱不了---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16 18:29 , Processed in 0.0353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