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各国极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12 21:4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http://news.163.com/photonew/05RQ0001/8970.html

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相继来到南极规模的实地考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考察站。如今,南极这片土地上共有53个科考站。以下是几处极具特色的南极科考站。

新伊丽莎白公主站是南极建筑中的精致花朵:小巧、美丽、高效、只在夏季开放。它是南极冰盖上第一座零碳设施,采用一套复杂的能量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它的52千瓦太阳能发电组和54千瓦风力发电组。站内每件设备每个电源出口都被排号,根据优先程度供电。换句话说,想给你的iPod插上电源也要先经过主电脑的许可。

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jpg (271.14 KB, 下载次数: 67)

伊丽莎白公主站(比利时).jpg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50:02 | 只看该作者
康科迪亚站是少数几个全年都有人居住的南极内陆考察站之一。这个考察站为在极端条件下长期居住而设计。其鼓状的外形能让热效率最大化。欧洲航天局(ESA)设计的废水处理系统可让生活废水循环使用。航天局对康科迪亚考察站的兴趣不止于废水处理:由于南极这种隔绝、封闭、拥挤的生活环境类似太空飞船,ESA正在研究这种长期枯燥的生活对15名冬季居民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jpg (375.33 KB, 下载次数: 68)

康科迪亚站(法国、意大利).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50:46 | 只看该作者
研究者在这座考察站连续工作了54年,创造了宝贵的科学记录。人造臭氧层空洞就是最先在在这里被发现的。跟踪大气层的状况需要稳定的观察地点,但在南极要保持原地不动非常困难,因为布伦特冰架每年要移动半英里,好像一条输送带把科学家往冰海方向拖动。旧站位移太多后被抛弃。新站更像一辆巨型野营车:当冰架移动后,这些安装有滑雪轮胎的小工作站可以被拖回原位。

哈利VI(英国).jpg (294.86 KB, 下载次数: 60)

哈利VI(英国).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51:27 | 只看该作者
所有最新设计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高高的支架上,远离地面,以免被冬季厚厚的积雪掩埋。德国站的设计尤其完美。总重2500吨的诺伊迈尔Ⅲ由16条腿支撑,每条腿内都安装有电脑控制的液压千斤顶,可以根据下面冰层移动不断调节,防止结构变形。它们还能在积雪太厚时把整个建筑抬高:工程师成对地收起腿,再把雪扫到下面。这一切完全不会影响到考察站内的运作,科学家们只会感觉到轻微震动。

诺伊迈尔Ⅲ(德国).jpg (275.23 KB, 下载次数: 61)

诺伊迈尔Ⅲ(德国).jpg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52:23 | 只看该作者
南非国家南极考察队研究站于1997年竣工,是新一代考察站中最老的。但它的位置优势弥补了技术上的缺陷。这个考察站建在海拔800英尺的冰原岛峰(露出地面的岩层)上。岛峰下面的空间像个大漩涡将雪吸进去,防止峰顶的考察站被积雪掩埋。此外,萨纳伊位于内陆,距海约100英里,又建在坚固的岩石上,使之成为进行敏感的地震学和GPS研究的理想地点。

萨纳伊Ⅳ(南非).jpg (450.41 KB, 下载次数: 66)

萨纳伊Ⅳ(南非).jpg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21:53:0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站是南极内陆最大的考察站。可以容纳150名科学家和后勤人员。阿蒙森-斯科特站花了12个夏天才建成,预计可以使用许多年。所有建筑材料都用 LC-130大力神飞机运送。考察站形状像一个机翼,由36根“高跷”支撑,距离地面10英尺,风在考察站底下加速,可以防止雪的堆积。当雪堆积得太厚,液压千斤顶可以再把建筑抬高两层楼。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jpg (286.06 KB, 下载次数: 70)

阿蒙森-斯科特站(美国).jpg
7#
发表于 2010-5-12 22:53:5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地方真的很让人向往,科学啊,永远是那么迷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24 20:40 , Processed in 0.0315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