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泉州港,千年古港被迫改名前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3 09: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个能发不?会出麻烦不?

    都市时报记者 万丽发自福建

    千年古港被改名,将一起打破诸多先例的“蛇吞象”式港口整合案例放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被“吞并”的,是中国著名的古港泉州港。它不仅在历史上闻名中外,有长达百年的时间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而且,它今天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仍不可小觑,港口货物吞吐量在福建仅次于厦门,居第二位。现在,它即将被迫冠以“湄洲湾港”的名称,但湄洲湾港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港口,尚不在中国公布的对外开放一类、二类口岸名录中。
    这样的整合结果,令部分泉州人感到,千年古港文化历史被遗弃了。同时,因为港口管理权被收回,历年来看重港口发展的泉州市政府,立即被推到了空前尴尬的位置。
    泉州港为什么要改名?这其中掺杂什么样的利益纠葛?4月初,都市时报记者赶赴福建,遍访当事者,还原福建省交通厅那一纸公文出台的前后。

分享:泉州港,千年古港被迫改名前后


泉州港被“改没了”

    “爸,有个大事。泉州港被改没了。”
     57岁的王景贤没有微博,当他的“80后”儿子上网刷微博,突然告诉他这一消息时,他一下子蒙了,赶紧让儿子将网上的消息给他看。
    王景贤当了二十年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与人说话时,他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闽南文化的喜爱和自豪。“我来自中国东南沿海,一个宋元时代就非常著名的国际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始港,在你们这个地方还没有开发、文明之前,我们就已经是一个国际城市。”十多年来,张景贤多次带团在海外演出,每逢被问到“你来自哪里”,张景贤的答案脱口而出,从未变过。
    看到网上关于泉州港可能改名的那一刻,王景贤突然觉得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个消息,来源于福建省交通厅的官方公告。3月31日,该厅发布公告称,自2012年4月1日起,福建省行政区划内原湄洲湾港的四个港区、泉州港的三个港区以及莆田港的兴化湾港区,合并组成湄洲湾港。原泉州和莆田港口管理局取消运作,并入湄洲湾港口管理局。4月1日,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在福州正式挂牌。
    与王景贤一样,对这一消息感到震惊和无法接受的,还有许许多多毫无心理准备的泉州市民以及海外侨亲。反对和质疑之声在社会上和网络中迅速蔓延、发酵。来自泉州诸多著名民营企业领导人集体对此事发声,尤为引人注目。
    “政府没有合理的解释,泉州人很难接受。”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评价。
    “泉州港的丢失,不仅抹杀世界航海史,也篡改了泉州史。请问,我们何颜面对泉州子孙?”利郎集团行政总裁王良星说。

“蛇吞象”式的港口整合

     深入分析这起港口整合案例,不难发现,它存在诸多港口发展整合史上的首创,是一起罕见的地方新兴港口吞并千年古港的案例。
    被“吞并”的千年古港泉州港,影响力和辐射力仍不输以往,它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在福建仅次于厦门,内贸集装箱运输综合实力连年稳居福建首位,是全国内贸集装箱运输五强港口之一。而查询中国对外开放一类、二类口岸名录,湄洲湾港尚未在列。
    我国《港口法》起草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一城一港一政”,即:一个设区的市只能有一个港口和一个港口行政主管部门,港口行政管理职能交由当地政府负责管理的行政部门承担。
    查阅福建省行政地图,湄洲湾港口处于福建省莆田市和泉州市之间,背后不属于任何城市。根据福建省交通厅拟定的《关于深化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方案》,以“湄洲湾港”一个港湾的名字统领两座城市港口群,这在世界范围内亦属少见。
    在200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的《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中,湄洲湾港也不在“全省沿海港口现状表”中。此表格数据显示,泉州港2007年完成吞吐量6215万吨、泊位数66个、码头长度8402米。莆田港的数据分别是1613万吨、37个和2439米。
    国家交通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对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的阐释是,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其中,湄洲湾港也未被提及。
    《方案》以湄洲湾之名统筹南北两市的港口,被评论为难以理解的“蛇吞象”决策。

省里拍板的港口一体化方案

    湄洲湾是一个什么样的港口?它为何能拥有这次整合的“冠名权”?
    在福建官方对湄洲湾港的对外宣传中,反复出现一句介绍词:“‘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深水良港。”
    “就这一点来说,它确实是湄洲湾港有机会发展成大港口的一大优势。”福建省港口协会秘书长吴有根再接受都市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湄洲湾港优良的天然条件,整合开发之路先后被中央领导关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有老干部欲对其统一行政区划,进行开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直到几年前,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这个背景下,福建省委、省政府开始有意深入港口体制改革,整合港口资源,建设多个海峡西岸港口群。湄洲湾港口便是此次资源整合中被重点关注的港口之一。
    “最初考虑开发湄洲湾时,福建省立刻派了调查团来到湄洲湾,考察整合的可行性。由于意见不统一,就整合问题讨论来讨论去,一两年都没有结果。在讨论逐渐走向意见统一的时候,2008年下半年,福建省交通厅突然出台了《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建议方案》。不久,省委常委会原则上通过了该方案,整合一事就此定下。”一位见证湄洲湾港南北整合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省交通厅的整合方案出台前,并没有与泉州、莆田两市有任何的‘谈判’,有的只是简单地运用省里某领导、某会议纪要,将他们自己决定的事项‘告知’泉州、莆田而已。”另一位参与者说。
    根据一体化方案的内容,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设立后,将直属省交通厅管辖,统一管理湄洲湾南岸肖厝港区、斗尾港区(泉州范围)和北岸的秀域港区、东吴港区(莆田范围)。原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和莆田市港务管理局均不再对以上港区行使管理职责。
    2009年6月,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正式被批复同意。机构规格为正处级,主要负责辖区内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等工作。福建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陈宜国任局长。

分享:泉州港,千年古港被迫改名前后


港口整合令泉州市政府处境尴尬

     前一次湄洲湾的“小整合”,虽然泉州、莆田两市都有些意见,但并未引起这么广泛的讨论。查询当时的媒体资料,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挂牌的新闻,也未见泉州新闻媒体大幅报道。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进一步深化港口体制改革的整合方案突然进入公众视线,顿时掀起轩然大波。
    “撤销两市港口管理局,由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直接行驶泉、莆两市所有港口的行政管理。”外界解读,此举是将港口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责、权、利分离,其实质就是将港口从城市中孤立出来。
    这个举动,将历年来重视港口发展的泉州市政府置于空前尴尬的位置。
    早在2005年,泉州市时任市委书记便提出“亿吨大港”口号,在“重振古港雄风梦”的驱使下,“加快推进港城联动”被写进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泉州试图以一己之力,推动临海工业带和产业集群带连片发展。
    在前人的基础上,2008年,新任泉州市委书记徐钢又提出“大产业、大港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
    长期关注泉州港口经济发展的一位当地观察人士认为,多年的“兴港”策略,是泉州港吞吐量和经济总量实现飞跃发展的关键。泉州港口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1年,泉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330万吨。今年有望突破亿吨,真正实现当年提出的“亿吨大港”的目标。
    “若加上先前被湄洲湾整合的两个港口,其实,泉州港早已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这位观察人士说,“一般的城市是以港兴城,但泉州多年来都是以城建港。”
    即使是被割去了湄洲湾南岸肖厝港区和斗尾港区,泉州市政府也从未放弃发展港口的念头。他们又有了新提法:发展“泉州新港”,即发展被割去两港以外的泉州湾港区、深沪湾港区和围头湾港区。
    从福建省政府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对港口的提法说辞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省里认可的湄洲湾港口资源整合,仅限于湄洲湾南北两岸,不包括泉州新港:“积极发展宁德港、漳州古雷港、泉州新港,推进湄洲湾港口资源整合,加快建设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福州和湄洲湾(南北岸)主枢纽港”。
    然而不久后,福建省交通厅拟定的《关于深化湄洲湾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方案》征求意见稿,再次让泉州当局傻了眼。该方案将湄洲湾一体化改革范围扩大至泉州市的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即包括了泉州市所辖的所有港口。

从文件中逐渐消失的“泉州港”

     “千年古港的美誉,让泉州人多了一份对家乡建设的热诚。依靠自身强大的民营经济基础,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港口,一方面是希望最终港口发展起来后可以反哺城市,实现‘以港兴城’;另一方面,是为了不辜负分布在全球泉州乡民对千年古港的期望。”吴有根说。
    泉州人发展港口的热忱,让吴有根很佩服。“不像厦门、福州,泉州港的发展全靠自己,而且它是福建省发展最快的港口,比福州的速度还快。”
    为了打造港湾型城市,五年来,泉州城市发展从沿江向环湾逐步推进,他们刚刚把市政府办公地址从远离港口的鲤城区,搬迁到距离港口更近的丰泽区海星街。中国航海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等,不久前都在泉州举办过。
    就在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向港口靠拢的时候,福建省交通厅的一纸公文,让众多泉州人的“大港城”梦想破碎。
    “港口发展起来了,城市尚未真正因此换回好处,管理权突然被收归到省里,这对泉州来说是不小的打击,也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原因之一。”福建港口协会秘书长吴有根说。
    “可见仍然是我们发展得不够好、不够强大,才会被人给收走。如果我们的实力直接超过厦门,成为福建最大港,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在港口发展上,还有很多做得远不如厦门,我们要反思。”一位泉州港口建设的多年参与者不无悲情地对记者说。
    从《方案》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整合对泉州来说,并不意味着彻底失去泉州港。按照《方案》设计,省级部门明确上收的,仅仅是港口的行政管理权限。至于港口的税收、经营等,仍归地方所有。
    然而,有观察者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港口建设的权责分离,不利于地方政府在发展港口上的积极性。“这种问题在厦门和漳州整合时就已经出现。”福建省港航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人士介绍,港口项目建设涉及海域使用、土地利用、环保、工商、建设、规划等多领域审批环节,《方案》中涉及的行政资源整合,并不包括一些“国字号”的行政环节。实际上,整合最终将诸多审批职能分散于省直属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无形中增加了协调成本和行政的复杂程度,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参与港口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事实上,稍微关注省政府的各种文件、报告的“老官场”们,早已从官方文件的提法中,窥探出湄洲湾与泉州港的地位与得失。
    早在2004年末、2005年初,福建走上港口资源整合的道路之时,当时的福建省对港口整合的公开文件中,除了被重点提及要整合的厦门港、福州港之外,湄州湾和泉州港也分别被单独提出,并有着不同定位要求:“湄洲湾南北两岸通过资源整合,建成以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枢纽港;泉州港建成以内贸集装箱及满足临海工业需要的货物运输为主的重要港口。”
    但是,细观当时福建省提出的“使福建从港口大省向港口强省转变”的具体发展战略,那时的湄洲湾港就已经与厦门湾港、福州港并列,是计划中的“做大做强”的三个港口群之一。泉州港则与漳州港、宁德港并列,被规划为要“培育壮大”的一批港口。
    湄洲湾作为主港,泉州港作为副港的趋势,在当时已见端倪。
    近年来,“泉州港”出现在省一级官方政府工作报告或战略规划等文件中的概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词“湄洲湾”。
    一位参加了2011年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基层党代表向都市时报记者回忆,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会上的报告中,对推动港口建设部分的说法是,“重点建设厦门国际航运运输枢纽和湄洲湾主枢纽港,推进以枢纽港、陆地港为龙头的综合交通物流体系……莆田、宁德要发挥港口意识……”泉州港未在文件中有任何提及。
    2012年1月12日,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形成港口群的描述是,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福州宁德港完成整合,湄洲湾港整合加快推进……
行政整合先行 资源整合在后
    公告一出,福建省交通厅顿时陷入舆论漩涡。该厅多次拒绝记者的采访,无从听其解答各种疑问。
    从港口协会网站可知,湄洲湾与福建港口整合,实际也是在全国港口掀起整合潮的背景下进行的。
    吴有根介绍,福建的大小港口非常多,省管、地方管、乡管的港口都有,如果各自开发,可能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而码头港口的建设,一旦已经开发,以后要做调整都比较困难。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统一规划来发展,严格规定每个地方的发展定位,并要求各地方严格按照自身的规定来发展;第二种方式,也就是福建省选择的方式,是直接将管理权都收归省里,统一管理。“他们可能觉得这种方式更牢靠一些。”吴有根说。
    吴透露,宁波—舟山港整合后,其负责人曾来福建考察,当时便对福建这种“先整合行政资源,再进行资源整合”的方式提出疑问。
    按照宁波—舟山港整合经验,先进行货源整合后,共同做大做强基础上,行政整合的细节再慢慢商议,可以避免前期行政整合出现问题时,拖延港口经济整合的效率。同样的做法在广西也得到了实践。
    “全国港口整合都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多个地方摸索了多种整合方式,每种方式也暂时看不到优劣之分。关键需要当局者明确自身整合的目标与方向,而不仅仅是为了数字上的增减或作秀。”一位港口管理人士对记者说。
    吴有根透露,在最初商议泉州港整合方向时,也有人提出将其和南边的厦门一起整合。但后来考虑到江西到莆田铁路的修通,湄洲湾的腹地效应显现,故而泉州、莆田整合方案最终被确定。
    “一个港口的发展,优良的天然条件只是一方面,其背后的经济腹地的支撑在某种程度上更重要。”吴有根说。
    经济腹地一直是福建港口发展的短板。福建省领导显然非常重视背后江西、湖南等经济腹地的支持。然而观察者认为,江西至莆田铁路修通后,实际以客运为主,货运量远远不够,对湄洲湾港口的支持作用达不到预期。
    过去几年,福建省政府组织了几次招商考察,最后发现,湖南的货物由于路途的原因,多数不会选择福建的港口,而是选择直接南下广东。江西亦存在类似情况。
    记者发现,湄洲湾港口整合,时常出现各种“文件先于行动”的现象。虽然最终的整合方案已经公布,并明确说明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停止运作,新的港口管理局也已经挂牌。然而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并未从公布当天就“停业”。内部人士称,他们甚至从未收到来自上面的具体人员调整方案,也没有停业时间表。
    都市时报记者从一份内部材料中获悉,湄洲湾港口从2009年挂牌至今,除了上述腹地问题,仍有众多遗留问题未能解决。例如,湄洲湾的基础设施建设竞争力仍然比较落后,湄洲湾南北岸客观上仍然存在着“两个口岸、两个海关、两个检验检疫机构”等等。

众多改革意见石沉大海

     如果不是港口的命名引发巨大争议,这场港口整合很可能像其他整合一样,在多数人的视线之外,低调而顺利地走下去。因为一个小小的改名问题引发如此大的风波,这大概是港口改革方案推行者意料之外又措手不及的事情。
    一位接近泉州市港口管理局的人士向都市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该局内部人员针对湄洲湾港口的一体化改革,综合了各方建议,陆续通过泉州市委向福建省交通厅提交意见,多达十余次。意见的内容包括港口最终命名问题、行政管理问题、发展目标与最终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分析等等。然而,多数意见均石沉大海,鲜见反馈。
    当最终方案公布时,人们发现,方案的实质内容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几乎没有改动。记者欲就此采访泉州港口管理局时,处于“待岗”状态中的他们对所有约访均敬而远之。刚刚答应了“只谈经济”的一位负责人,刚放下电话转眼又来电,称得到了上级的噤声指示,婉言取消约见,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吴有根在接受都市时报记者采访时亦表示,针对港口整合后的最终命名问题,该协会亦有提修改意见,然而未被方案拟定者接受。“根据反馈者的意思,他们认为‘湄洲湾’这一品牌名称也不弱,因为人们会因此联想到另一著名品牌妈祖。但事实上,湄洲湾与妈祖没有什么关系,妈祖所在的湄洲岛位于湄洲湾的北边。在外人眼中,湄洲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莆田。然而他们不知,湄洲湾的南面也是泉州。”
    “妈祖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泉州港,是福建的两大品牌。现在的这种命名方式,是用一个品牌灭掉了另一品牌。”王景贤认为。
    “妈祖生在莆田,但赐封在泉州。泉州的海商们将妈祖的信仰传遍祖国南北,成为世界性的海神。泉州是妈祖文化的传播中心,这也是泉州港口海运业高度发展的结果。”泉州海外交通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Arthur王连茂坐在敞亮的办公室内,缓慢而清晰地介绍着泉州港的辉煌历史。他的身边,摆放着随时可以查阅的古今中外各种典籍,重点字句他还做了记号。
    4月2日,王连茂接到一位记者的采访电话,才知道泉州港将被改名一事。“这真是一个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文化的错误决策!”王连茂说。过去这些天,他热情接待每一位到访的客人,耐心地讲述关于泉州古港的点点滴滴。冷静的言语背后,是他对泉州古港难以掩饰的深厚感情。

“引发关注最多的是名字问题”

     据了解,《方案》的征求意见稿,除了送达到泉州市相关政府部门人员,还有一次让泉州全市、各县区领导集体观摩和讨论的机会。
    2011年,泉州市代表团审议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方案》征求意见稿亦在审议之列。据参会人员回忆,会议开到将近结束,未见有人就《方案》内容提出异议。
    王景贤是在场的四个基层党代表之一,最后一个发言。他站起来,用惯有的洪亮声音做了一番讲述,从泉州港现有的品牌实力、历史含金量和千千万万侨乡的情感寄托三方面,建议《方案》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尊重泉州港的历史文化传统。“如若违背这样的宗旨,很可能伤害泉州人民和海外侨胞的感情,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反过来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当时我发言后,市里的领导还有附议。省里的领导也过问了这件事。”王景贤一开始认为自己的建议定会被采纳,但是现在,他感叹:“我太天真了,人微言轻。”
    据吴有根的观察,决策者积极推动港口整合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可以整合出更多的岸线,从而为临港工业让路。而临港工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显著推力。以福建省其他两港群整合为例,整合后的宁德港,30万吨深水岸线正在开发。整合后的厦门港深水大港也在建设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整合对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利的。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地方积极性,有步骤地推动港口发展的同时,整合的双方也实现共同发展,是整合前应该积极研究的。现在看来,引发关注最多的是这个名字问题,建议当局考虑民众感受,可参照宁波舟山港的经验,考虑将最终名字改为‘泉州—莆田’港。”吴有根说。
    其实,无论是改为“湄洲湾港”还是“泉州—莆田港”,对泉州港来说,都不足以反映它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积淀。在泉州海交馆,陈列着对泉州港从南宋到元朝持续400年间辉煌历史的详细介绍、展示。
    “泉州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中华海洋文化所取得的成就。这种历史文化不仅对一座城市,对一个民族来说都是无上的光荣。为何要改?

分享到:  新浪微博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顶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12-4-13 10:18:21 | 只看该作者
乱~~~
3#
发表于 2012-4-13 11:46:22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因为妈祖出自湄州岛就让泉州古港改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15 15:20 , Processed in 0.0805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