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阿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人间行走手册 全球最具魅力的50个地方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6:20 | 只看该作者
16.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 canyon
  科罗拉多大峡谷(the Grand Canyon)总面积接近3公里,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眼看遍大峡谷的全貌。只有从高空俯瞰,才有可能完整地欣赏这条大地的裂缝。真正身临其境的人,只能从峡谷南缘或者北缘欣赏大峡谷的一部分。这倒是应了“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
  美国作家约翰 缪尔(John Muir)1890年游历了大峡谷后写道,“不管你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名山大川,你都会觉得大峡谷仿佛只能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此言不虚。科罗拉多大峡谷是自然的奇迹,到了这里,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抑或是人类在大自然造物主面前的渺小。站在峡谷边缘,你会惊异这片土地怎么就被鬼斧神工地掰开在你面前,露出里面斑斓的层层断面。峭壁下的深渊深不可测,尽管有护栏围着,但是来自那深渊的魔力仍然让人胆寒,不敢正视。你会疑心自己到了地狱门口,而冥王正笑着端详下一个猎物。或者你会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孤单单地把整个世界抛在了身后。它带给你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慑,所谓人类的历史,时间的流逝,在这道鸿沟面前似乎也只能归于一粒沙尘。
  难怪有位美国作家说,“我来这里时还是无神论者,离开时却变成虔诚的信徒了。”确实,这样雄伟险峻的大峡谷突兀地横亘在人面前,实在很难让人用常规的理由解释它的存在。很多人难以抵挡一探究竟的诱惑,选择骑骡子或骑马去谷底闯荡一遭。如果真的下到谷底,就会发现这里又是另一片天地。在“地狱”深处,也未必就要忍受无间的痛苦。你体验的不过是当年西部牛仔驰骋荒原的生活。美国西部片里常出现的牛仔骑马挎枪,起码飞奔在寸草不生的红土地上的情景就是当年大峡谷地区的写照。很多西部片都还在这里取景,因为这里的西部风情最纯粹。
  现在这里烈日依旧,红土犹存,只是牛仔都换作了游客。不管说什么都无法代替亲身的体会,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留待每个人自己去发掘的体验。有人说在这里每个人都能与自我面对,或许真是这样的。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Arizona)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
  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深处1800米,平均深度超过15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据称大峡谷于1540年被一支远征队发现。1919年,威尔逊总统将大峡谷地区辟为“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大峡谷山石多为红色,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科罗拉多河从大峡谷谷底流过。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5:24 | 只看该作者

  15.亚马逊丛林amazon

  旅游这个词,视目的地不同,有一千种含义,有的地方超然世外,有的地方温馨浪漫,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摩登现代……关于亚马逊的说法,是九死一生,说的是丛林和水流间潜伏着九种危险:鳄鱼、毒蛇、毒虫、食人鱼、传染病、毒贩子、游击队和劫机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其实如果你能摈去心头的恐惧,静下心来欣赏,亚马逊那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景象着实让人心跳。
  沿着望不到头的亚马逊河一路深入,二三百米宽的水面,两岸是密不透风的热带丛林。水是浑浊的,像黄河;天是湛蓝的,一阵狂风暴雨后,立刻就是阳光明媚,云彩千变万幻,河上静悄悄的,只有划水时木桨的吱吱声和水波荡漾的声音。从岸边森林不时冲来能把船撞沉的大树,让这一段水路也无法安生。
  在这个植物王国里,成千上万种植物用几千种深浅不一的绿色冲击着你的视觉空间,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合着复杂的纹理构造,哪怕列出“温带植物学”中所有的名词,也无法一一描述得全。地上匍匐着各种藤叶枝蔓,从树干根部的阴影里顺着巨大的树干向上攀爬,在头顶上织出密密的窗帘,把整个丛林填充得密不透风。这个茂密的大森林里很难发现花朵的踪影,仿佛所有的树木在抽枝散叶出一派繁盛的刹那被永远地定了格。正午的阳光洒下来,空气中有潮湿的腐叶味道,周围很安静,只听得见自己呼吸的声音。间或从森林深处传出一两声鸟叫,但是循着声音望去,却看不到任何鸟儿的身影。
  时间和空间在亚马逊似乎在某个环节上错了位。人可以在里面走上几个小时,周围的景色仍然是让人不安的似曾相识,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绿色轮回,走多久都是在原地踏步,而头顶迅速西移的太阳又在真真切切地提醒你时间的无情流逝。偏偏亚马逊河的日落举世无双,远近不是水就是林,满天晚霞,云彩透明,心里再惶恐也无法视而不见。
  夜色中的原始森林一片漆黑,寂静的夜一点也不安宁,森林中鸟叫虫鸣,此起彼落,穿插著猴子、野猪,还有不知名动物不同调子的叫声,彷似一曲丛林交响乐。在大自然的声音里,仿佛被催眠了似的,心自然会跟着慢慢宁静下来。
  地理位置:亚马逊盆地位于南美洲北部,包括巴西等六个国家的广大地区。
  面积:270万平方英里
  人口:2千万
  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当地土著语
  气候:全年闷热潮湿,多暴雨,日间气温约摄氏33度,夜间气温约摄氏23度。
  生物:亚马逊流域植物种类之多居全球之冠。许多大树高六十多公尺,遮天蔽日,故旱地森林的地面光秃秃,只有一层腐烂的枝叶。涝地森林则情况迥异。树冠由高至低分层,各层充满生机。葛藤、兰花、凤梨科植物争相攀附高枝生长,其间栖息着猴子、树懒、蜂鸟、金刚、鹦鹉、巨大蝴蝶和无数蝙蝠。水中生活着凯门鳄、淡水龟,以及水栖哺乳类动物如海牛、淡水海豚等。陆地则生活着美洲虎、细腰猫、貘、水豚、犰狳等。还有2500种鱼,1600多种鸟。
  亚马逊河:横贯南美洲,发源于秘鲁安第斯山脉。长6440公里,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公里的尼罗河。水量充沛,每秒钟把116,000立方米的淡水注入大西洋,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5分之一。支流中,七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约3200公里。
亚马逊特色:
  1)钓食人鱼、吃食人鱼:亚马逊河上最刺激的活动。
  2)观赏黑白水交会:亚马逊盆地的河流主要有3种水的类型。白水,富含泥沙,从西部流入。黑水,由土壤的酸性物质着色,从圭亚那山脉一直流向北部,还有从南部河流流出的清水。水流交会后并不会立刻融合,而形成了两色并行延绵数哩,故称为黑白水。
  3)粉红色海豚:亚马逊河里有全世界独有的粉红色海豚,在河中航行要看运气才看的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4:31 | 只看该作者

  14.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珊瑚礁papua new guinea coral reefs

  如果上帝要在地球上创造一个伊甸园,他会选择哪里呢?很可能会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洋和太平洋上最后一片未被污染的净土。这里有南太平洋最全的陆栖生态物种,是动植物的世界,具体说来,这里有五种低地雨林,十三种山区雨林,五种棕榈林和沼泽林,三种红树林,仅仅青蛙便有近200种,蝴蝶超过400种,各种鸟类更有超过700种。倒像是上帝刻意把物种都聚集在这里,人类显得反而只是一种“少数民族”。 
  这里更是珊瑚礁的天堂,450个珊瑚种类让人眼界大开。尽管巴布亚新几内亚被称为地球上最后未开发的地区,尽管铺好的公路只有686公里,而且多在沿海地带和极少数的山地地区,尽管这里的部落纠纷让外人不敢介入,但是各种旅游手册绝不会遗漏这个天边的角落,每年至少有近三万游客来此游玩。确实,这里茂盛的热带雨林和多样的原始珊瑚礁实在是太诱人了。这里任何一处礁石丛中生长的珊瑚种类都相当于加勒比海所有珊瑚种类的总和。
  如果你喜欢潜水,远足,漂流,观察野生动植物,丛林探险,探洞、探索各种土著部落文化中的任何一样,你都会喜欢巴布亚新几内亚。如果你是个潜水爱好者,那么你此生唯一的乐土便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这里是潜水者的天堂。
  如果说巴布亚新几内亚陆地上的景色还不算独一无二的话,它奇妙的海底景观一定是举世无双,你必须得亲自潜入这片神奇的海域才能领略。潜入这片澄净的热带海洋,你便可以在碧蓝透明的海水中畅游,亲近多姿多彩的珊瑚丛,看它们像海底的鲜花般绽放。还有那些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热带鱼在你身边嬉戏。这片纯净的海洋里,有太多生命的活力与色彩。想体验作一条热带鱼的单纯快乐的生活吗?毋庸多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潜水经历会告诉你一切。
  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西南太平洋,西邻印度尼西亚,南邻澳大利亚。岛国由北部的新几内和南部的巴布亚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新英格兰,新爱尔兰,曼纳斯,布干维尔和布卡等大小岛屿共600多个,各岛都以崎岖的山地地形为主,生态物种丰富多样。
  首都摩尔斯贝港(Port Moresby),马当市(Madang Province)被称为南太平洋最美的城市,是著名的珊瑚礁群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东部海岸。
  人口:520万
  语言:英语是官方语言,而更广泛通用的语言是皮钦语(Pidgin),即一种英语语当地土话混杂的语言。当地还有近700种部落语言,只有约1%到2%的人口会使用英语。
  货币:基那
  气候:湿热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
  国家历史:据说岛上的土著民来自亚洲,在公元前8000年之前便来岛上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发现新几内亚岛,因为岛上的土著人长得颇像非洲西海岸居民,因此命名该岛为新几内亚。19世纪50年代以后,新几内亚成为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不断争夺、瓜分的领地,1972年,在澳大利亚托管下改名为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获得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经济:岛国经济以农业为主
  其他景致:除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土著人的独特文化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吸引游客的特点之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当地人雕刻的神灵面具,在祭祀,舞蹈等时候用。 
s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3:09 | 只看该作者

  13.澳洲内陆australian outback

  第一眼看见澳大利亚内陆那一大片空灵的荒原时,心里的震撼只有海洋的记忆可以比拟。天空是无杂尘的蓝,蓝得干燥干脆;天尽头泼辣辣地横铺开一片汹涌起伏的赭红,带着血液流动的气势,沉默中传递出深不可测的力度,让你忍不住地向往,又忍不住地惶恐。
  在这一望无际的红色平野的中央,心脏的部位,有一块石头毫无征兆地拔地而起,高348米,绕着走一圈是9.4公里,孤独中带着君临天下的霸气。就是这么一块的石头,让许多人 
  千里迢迢,不怕路途艰苦地来到澳洲荒漠。因为它是一块有生命的石头。
  它有自己的名字。曾经叫做艾尔斯,现在恢复了本名乌鲁鲁。那是最早发现这片大陆的土著人起的名字,意思是“大地之母”。土著人视它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名字中便透着一股尊敬。
  它有自己的心情。清晨,当第一道曙光抹上它酣然沉睡的身躯,生命被悄悄投注,它欣然焕发出金黄的光芒;太阳渐渐爬高,仿佛有生命活泼泼地在它体内成长,它也随之换着新颜,从粉红逐渐到深红。浴日的石,体态虽然庞大,此时却隐然带了一丝娇羞之气;傍晚,夕阳西下,生命之火逐渐暗淡,它由红转紫,最后黯然没入黑暗之中。生死轮回,对人,是一辈子的事,对它,却是每天的平常经历。于是,它那并不嶙峋的棱角里,就透出了一种神秘,一种灵气,一种不属于这个世界的“超然怪异”。
  它不高,却极陡。这也是一种态度,自立于天地之间,何劳旁人亲近。如果你想体会征服的快感而攀顶,那注定是要失望的。将它踩在脚下的那一刻,眼睛被红色的广袤填满,心里洋溢着的是敬意,感激它慷慨地将这等自然实在的辽远意境和壮阔气势展现眼前。
  见过它,你永远不会忘记。古老、奇特而孤绝,这场大自然无声的演出,人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被震撼同时也被启示。
  地理位置:澳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250万平方英里。
  人口:少于6万
  语言:澳大利亚英语
  气候:澳洲内陆几乎是沙漠地带,夏天白天温度经常在40℃以上,而且非常干燥,相反,冬天的白天温度大约25~28c,是最适合观光的季节。但是,澳洲内陆冬天日夜温差极大,深夜会有时骤降至5~6c。
主要景点:
  爱丽丝泉(Alice Spring):位于澳大利亚中心地带的绿洲,附近景点众多。

  以南97公里处的彩虹谷(Rainbow Valley)悬崖林立,景色绝美,日出日落时分景色尤其诱人。
  以西330公里的帝王谷是一个高度将近300米、绵延近一英里的宏伟峡谷。失落城(Lost City)和伊甸园(Garden of Eden)以茂密的千年铁目类棕榈闻名,颇值一游。
  西南467公里的乌奴奴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有许多土著文化圣地及闻名于世的岩石,如奥加斯岩(Olgas/Kata Tjuta)和艾尔斯岩(Ayers Rock/Uluru),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石。
  爱丽丝泉两侧被麦当奴山脉(MacDonnell Ranges)所包围,西面18公里处是辛普森山峡(Simpson's Gap),西面50公里处则是史丹利山涧(Standley Chasm),山势陡峭,如刀砍斧削,日光照射在岩壁上,色彩变幻万千。再往西走是奥美斯顿峡谷(Ormiston Gorge)和爱乐湾大洞(Ellery Creek Big Hole)。玫瑰河(Rose River)在爱丽丝泉东88公里处,这里有最早拓荒时的牧场,现已改建成渡假区。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2:11 | 只看该作者

  12.加拿大落基山脉canadian rockies

  世界上美丽的山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和洛基山脉相比,这里的峰峦绝顶,冰川瀑布,山间温泉,还有常青的森林都是无可比拟的。有人说,加拿大洛基山脉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庙。因为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感到造物的神奇,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也有人说洛基山脉等于“将50个瑞士融合在一起,”这也不算夸张。加拿大境内的洛基山脉两侧方圆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四个世界遗产级的国家公园以及三个省立自然保护公园,还有众多零散的动物保护中心,自然保护区公园等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冰川,瀑布,河流,大湖,温泉……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自然景观都汇聚在这里。
  这里完全是大自然的世界,极少有人烟,你可以享受完全一个人独处的感觉,也可以享受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要体验这种乐趣,最好的莫过于带上背包登山远足。
  加拿大洛基山脉四季阳光普照,气候怡人,春天山谷中一片新绿,百花盛开;夏季白天虽热,但到晚上也就凉爽起来;秋天气候干燥,山中层林尽染,颜色煞是好看。冬季虽然寒冷,但是天空湛蓝。这就是山间的四时了。每个季节在山区远足都会有一番不同的发现和感受。
  行走在任何一个季节,你都可以欣赏到四季常青的原始森林,静谧的河谷,水彩画般美丽的湖泊和河流,瀑布,温泉,还有神奇的史前时代遗留下来的冰川。那些被冰川雕塑过的山崖,现在开满了芬芳的野花。加拿大洛基山脉没有像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样全世界闻名的景观,但是沿着山中的小径,你会发现这里随处是风景,步步都精彩。因此加拿大洛基山脉可以说是最好的远足地点。
  在山中行走的你永远不会感到寂寞或者单调,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家园,他们会随时随刻陪伴你。你会到看到小田鼠,或者山鼠伏在一块大石头上注视着你,它们的嘴里叼着花茎,准备搬回去做窝。你也可能与一只山羊四目相对,它见了你并不逃遁,只是和你保持着一段距离,警惕地打量着你。你走向一条河边汲水,也许一头驼鹿刚刚喝完水离开,你们擦肩而过,却互不理睬。如果看到黑熊,也不要害怕,多数情况它并不伤人,你遇到它的时候,它可能正搬开一块巨石寻找旱獭当作午餐。
  你的行走的脚步加快,但你的生活节奏却慢将下来。你所有感官都开始苏醒,你开始体验生活的乐趣。游走在山谷中,看到这些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它们的天地里生活,这时候的感觉好像回到了数百年前。你的需要已经降到最低点,完全只是生活必需品,然而在没有太多欲望,也不索取很多的情况下,你却意外收获了满捧的生活乐趣。一切现代城市生活的虚荣和繁华相形之下显得如此可笑,那些所谓的野心和成就,突然好像绑缚你的枷锁,在你面对纯净的大自然的一刹那,统统解脱,你内心那个自然的真我跳出来,迎接山中清新的空气和美景,享受自然的快乐和施舍。突然你重新成为了一个纯粹的人,单纯如新生的婴儿。
  这哪里是在山区远足,这分明是在天堂散步!
  地理概况:加拿大洛基山脉包括亚伯达(Alberta)的西南角和英属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的东南角。这里的洛基山脉绵延40公里。加拿大洛基山脉于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世界遗产,划入地区包括Alberta和英属哥伦比亚省交界处的洛基山脉,包括班夫(Banff),加斯珀(Jasper),约霍(Yoho)和库特尼(Kootenay)四个毗邻的国家公园,以及罗伯森山(Mount Robson),阿悉尼伯因山(Mount Assiniboine)和汉拔(Hamber)三个英属哥伦比亚省公园。方圆总共两万六千平方公里。最为著名的是班夫国家公园和加斯珀国家公园,其中班夫每年游客有400万。洛基山脉最高峰是罗伯森峰,海拔3956米。
  气候:昼夜温差很大,夏季白天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夜晚平均7度。冬季白天平均气温为零下三度,夜晚平均气温零下十五度。英属哥伦比亚这边的洛基山脉气候比亚伯达那边的略微温暖一点。
  最佳旅游季节:四季皆宜,各有特色
  野生动物:这一地区共有70种本地哺乳动物,包括黑熊,狼,驼鹿,麋鹿,旱獭,老鹰,鱼鹰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1:1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的伊甸

  11.塞伦盖蒂平原serengeti
  长久以来,非洲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说到这片土地,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相当复杂,有触目惊心的饥荒、战乱的新闻纪实照片,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别偏好的非洲主题封面照片,当然还有《乞利马扎罗的雪》中的那只伏在山顶的猎豹。这片土地决不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就能够完全展现的,但是不管从何种角度介绍非洲大地,总是逃不开野生动物。
  有人说,野生动物与非洲大陆这片神秘的土地之间有种人类永远无法介入的纽带,位于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赛伦盖蒂大草原验证了这种说法。

  赛伦盖蒂在马萨伊语里意思是“永远流动的土地”,这个名称也许来源于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大规模迁徙的习性。每到七八月份,草原上成千上万的动物居民便由赛伦盖蒂草原西部迁移到北部水草丰美的地方,十月则南下准备产仔,然后再折回到草原西部。年年如此,不论路上会遇到什么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不论路上有多少天敌在伺机吞噬它们的幼仔,它们迁徙的时间和路线像时钟般准确,如地球自转般无法变更。这片草原上的动物已经将每年的千里迁徙化入了本能之中。它们为什么迁徙?为什么总是走同样的路线,他们怎么把这些迁徙的知识传给族群中的幼仔?科学家们试图了解其中的奥秘,但你若不是一匹角马,又怎能知道迁徙对它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唯有做一个局外人观赏与赞叹。坐着车顶可以打开的面包车进入赛伦盖蒂草原,你便走进了奇异的野生动物世界,大象、水牛、斑马、河马、羚羊、长颈鹿是随处可见的,运气好还能看到狮子、秃鹰或者鸵鸟。只要算准了时刻,守候在动物们迁徙的必经之路上,你便能看到连绵不绝的大队斑马,角马在草原上自由奔驰。它们奔跑着,扬起的尘土在阳光照射下好似笼罩在草原上的一层轻纱。也许应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这样壮观的迁徙场面吧,耳边的轰鸣,眼前的马群,都是生命力量的展示。这力量如此神奇,能冲破一切阻碍。坦桑尼亚政府曾一度出于人类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动物们迁徙的路上设置了有刺的金属围栏,阻止它们北上。人类企图介入赛伦盖蒂的秩序,阻挡成千上万的动物进行了千年的旅程,结果当然是迁徙大军毫不客气地踏平了围栏,继续它们的千里征程。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赛伦盖蒂草原的流动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止。这就是生命的本质。在这里,你会发现,一匹马最美的时刻是没有任何骑手驾驭,没有任何笼头束缚,自由奔驰的那一瞬间。生命的魅力在这些不断前进的动物身上展露无疑。
  也许唯一能够多少介入赛伦盖蒂这片神奇的自然世界的人类就是当地土著居民马萨伊人。不过他们在外人眼里看来也是奇异一族,他们居住在用牛粪建成的房子里,穿着特色的马萨伊民族服装,尤其让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耳廓上穿满了各种饰物,甚至连鼻子上也都挂满了饰品。他们同样是我们无法了解的一群人。
  我们不会停止我们对赛伦盖蒂的探索,而赛伦盖蒂的主人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打扰而停止他们的迁徙。赛伦盖蒂的流动是永恒的。
  地理概况:非洲东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的草原,方圆31080平方公里,包括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和肯尼亚的马萨伊玛拉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马萨伊玛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肯尼亚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土著人马萨伊人聚居的地方。
  语言:斯瓦希里语,英语,马萨伊语
  气候:最低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平均最高气温26摄氏度,每年三月到六月为雨季。
  野生动物:赛伦盖蒂草原上生活着200万种野生动物,包括150万头瞪羚,2000头狮子和250头猎豹。每年六月,草原上的干季开始,成群的野生动物便从赛伦盖蒂草原西部大规模迁徙到北部有河流的地方,待到雨季开始,动物们又到东南部去产仔,然后再回到草原西部。它们每年都走着同样的路线,周而复始,年年如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39:41 | 只看该作者

  10.旧金山san francisco

  如果你问美国人,最想住在自己国家的哪个城市,旧金山绝对是前五名。冬暖夏凉的气候、蔚蓝如洗的晴空、妩媚旖旎的海滩、精妙绝伦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群、浪漫怀旧的电缆车、永远象在过年的联合广场和渔人码头,都使旧金山无愧于全美最美丽的城市这一盛名。但是旧金山真正令人心醉的,除了自然人文景观之外,还在于这个城市从骨子里透出的包容力。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当地居民都对自己居住在旧金山“感到非常满意”,其中包括了87%的同性恋者、81%的异性恋者、77%的亚裔、77%的非裔和西裔,以及81%的白人。
  这揭示了一个事实,旧金山是一个道地崇尚“多元化”的城市。在这里,同性恋者泰然自若地在屋顶插上彩虹旗,与异性恋者比邻而居;在这里,白人、黑人、黄种人和谐共处,唐人街连着北滩的拉丁区,日本城直通联合广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专以造型取胜的街头艺人,有的把全身漆成五彩斑斓,有的扮成巫婆、小丑甚至黑色幽灵;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头顶红绿头发的年轻人招摇过市,公然在街头拥吻的同性恋情侣。在这片土地上,任何的标新立异都不会招来旁人的侧目,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楷模。
  旧金山的宽宏大度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是在饮食、建筑、音乐等所有城市生活层面上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在这里,除了美味新鲜富于创意的加州菜之外,你也可以吃到全美最棒的法国大餐、意大利菜、日本料理和中国美食;在这里,遍布全市的维多利亚式房屋固然赏心悦目,希腊罗马式的“艺术宫”、雕龙镂凤的唐人街城门、地道东洋味的日本城五重塔、北滩上漆着意大利彩画的餐馆一样让你目不暇接;在这里,各种你所期望的大城市中的艺术表演应有尽有,世界级的芭蕾舞、高雅的古典音乐、百老汇的音乐剧、缠绵悱恻的爵士乐,无分高下,共同浑然溶入旧金山的城市节拍之中。这一切都应验了美国作家威廉萨洛扬所说的,“如果你还活着,旧金山不会使你厌倦;如果你已经死了,旧金山会让你起死回生。”
  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孕育了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创造了硅谷千千万万奇迹般的成功故事;也是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垮掉的一代”、“嬉皮士”革命、同性恋的的示威,还有雅皮士。
  如果你去旧金山,别忘了戴朵花,把心留下。
  地理位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北部,美国西海岸中点,是太平洋沿岸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港口城市。
  城市概况:旧金山是美国与太平洋地区贸易的主要海港,素有“西海岸门户”之称。市区面积119平方公里,城市经济以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为主,是美国西部金融中心,是太平洋岸证券交易所和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总部所在地。全球著名的IT行业中心硅谷,就在旧金山的南端。位于伯克利的加州大学,是全美最著名的大学之一。旧金山居民民族构成复杂,其中非白种人约占总人口2/5以上,以黑人、华人、日本人、菲律宾人居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分区而居,形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迥异的社区。旧金山市中心街道呈格子状向东西、南北伸展,住宅区房屋密度很高,房屋盘山而建,街道迂回曲折,坡度较大,因而使用独特的交通工具缆车,也成为旧金山一景。
  城市历史:1776年是西班牙移民拓居地。1806年俄国在此设哨所,作为当时阿拉斯加的物资供应站。1821年属墨西哥。1846年归美国时,是一个居民不到千人的小镇。1848年附近地区发现金矿,大批淘金者涌入。1850年设市时,人口已增至2.5万人,成为贸易和为矿业服务的中心,附近地区的农业也有所发展。1880年后开始向海湾以东地区扩展,形成若干卫星城。1906年大地震时全城80%建筑被毁,后迅速重建。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港口日益繁荣,贸易量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商、金融、旅游服务业和市政建设均有较大发展,大市区由单一中心扩展为由旧金山、奥克兰和圣何塞三大中心组成的城镇群。
  人口:735315
  气候:冬季比较潮湿,夏季多雾且天气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3-24℃
  通用语言:英语为主,不同的民族社区各有自己的语言。
  货币:美元
  最佳旅游季节:旧金山全年都适合旅游,每月都有节庆活动。
  一月/二月中国的春节
  三月爱尔兰的圣帕特克纪念日
  四月日本社区的樱花节、旧金山电影节
  五月1862年墨西哥人战胜法军纪念日
  六月“男女同性恋自由日”游行
  七月美国独立日
  八月/九月旧金山博览会、布鲁斯节
  十月哥伦布日、万圣节
  十一月墨西哥社区的纪念亡灵节、旧金山爵士乐节、感恩节
  十二月圣诞节,狂欢的良机
主要景点:
  金门大桥、金门公园、渔人码头、联合广场、九曲花街、市政大厅

  金门大桥(Golden Gate Bridge):金门桥建于1937年,耗资达三百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吊桥之一,金门桥长达2780米,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为67米。桥两端有两座高达227米的塔。金门桥桔黄色的桥梁两端矗立着钢柱,用粗钢索相连,钢索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索和桥身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整座金门桥显得朴素无华而又雄伟壮观。为了纪念设计者工程师史特劳斯,人们把他的铜像安放在桥畔。金门桥落成当天,有20万人兴高采烈地走过大桥来庆祝这个日子。今天金门桥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桥梁之一,每天都约有10万辆汽车从桥上隆隆驶过。
  渔人码头(Fisherman’s Wharf):渔人码头过去曾是意大利渔夫的停泊码头,如今已是旧金山最热门的去处,终年热闹非凡。杰弗逊街和泰勒街交汇处的巨蟹标记是渔人码头的象征。各国观光客来到旧金山都要来这里享受一顿新鲜美味的海产宴。码头附近还有海洋公园博物馆等。
  九曲花街:斜街是旧金山的一大特色。从浪巴街到利文街这一段是一个大下坡,市政当局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特意修筑花坛,车行至此,只能盘旋而下,时速不得超过5英里,这段街道因此有“世界上最弯曲的街道”之称。来到旧金山,游客大多要来这里考验一下自己的驾驶技术。车道两边的花坛里种满了玫瑰,街两边家家户户也都在门口养花种草,花开时节,远远望去,有如一幅斜挂着的绒绣,美不胜收,“花街”的美名,因此而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29: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秋 于 2011-2-7 15:37 编辑

  9.威尼斯venice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酽酽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Grand Canal)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Gondola)。

  虽说威尼斯的守护神和城市象征是圣马克广场上那头带翅膀的狮子,可在人们心中,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贡多拉。这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小船,几百年前,威尼斯贵族们喜欢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绫罗绸缎的贡多拉互相斗富。为了刹住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颁布了一条发令,禁止把贡多拉漆成彩色,于是,曾经争奇斗艳的贡多拉都变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黑色小船。
  晚上乘一小时贡多拉的花费可以乘“水上公交”(Vaporetto)绕威尼斯30圈,可是即便昂贵,你又怎么舍得放弃夜游威尼斯的终极浪漫?夜晚的水面倒影着月色,经过一天的喧嚣,此时的河面重归平静,贡多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两岸爬满青苔的古老墙根发出特殊的潮湿气味,仿佛伸手可触。河水汩汩,船儿荡漾,让人忍不住幻想自己回到几百年前艺术辉煌一时的威尼斯,自己是王公贵族,正乘坐贡多拉,赴一场假面舞会。只有撑船的威尼斯小伙儿在狭窄水巷拐弯处的一声吆喝,才把人又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船行之处,处处有桥。威尼斯的桥有350座之多,最有名的莫过于叹息桥。它是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一座封闭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桥。至于为什么这座桥有这么个无奈的名字,说法很多。有个说法是一名死囚走过叹息桥时,透过桥上的窗户看到对面房子里自己的女友拥抱着新情人,不禁深深叹息。叹息桥因此得名。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有来由,至少现在的叹息桥已经成了恋人见证爱情的地方,据说只要在桥下拥吻,爱情就能天长地久。无数情侣在这里上演深情一幕,也算得是威尼斯的一景。
  威尼斯的浪漫中多少掺杂一些凄美,地下水抽取过多,造成威尼斯的陆地不断下沉,再加上周期性的潮水,因水而美丽的威尼斯正在被洪水慢慢侵蚀。她还会为我们的世界美丽多久?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事情。我们能做的仅仅靠近她,欣赏她,把心盛满浪漫的感受再离开。
  地理位置:意大利东北部
  城市概况: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期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350座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人口:将近7万人
  气候:潮湿
  城市经济:半数以上的人口从事旅游业或相关产业
  最佳旅游季节:黄金季节:7、8月;9月一年一度的贡多拉节以及和2、3月的冬季狂欢节前后
  历史:威尼斯城有七百年历史。最初由一群逃荒的人在一座小岛上建成。十三世纪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威尼斯人贡献了君士坦丁堡,成了地中海的霸主,后来威尼斯的繁荣富贵,艺术、回话、建筑、音乐的登峰造极都来源于此后三四百年间威尼斯在地中海的称霸和敛财。
  艺术: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提香,乔尔乔纳,贝里尼,丁托列托,委罗内塞
  最佳景点:大运河,圣马克广场,圣马克大教堂,圣马克钟楼,总督府,叹息桥
  圣马克广场(Piazza SanMarco):威尼斯市中心,最热闹繁华的地方,大约有四个足球场大小,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广场分别被圣马可教堂、钟楼、新市政厅、克雷尔(Correr)博物馆和总督府环绕。广场边就是几家著名的咖啡馆,拜伦,狄更斯都曾经在这里的露天咖啡座品咖啡。广场上纷飞的鸽子是广场的另一特色。
  圣马克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建于公元九世纪,为纪念圣徒圣马克而建,融合了拜占庭,哥特,伊斯兰、文艺复兴等各种建筑风格。教堂装饰极尽奢华之能势,陈列了许多威尼斯的十字军从君士坦丁堡掠夺来到战利品。
  钟楼(Campanile):乘电梯上钟楼眺望,整个威尼斯的迷人景色尽收眼底。当年伽利略曾在这里向总督展示自己的望远镜。
  狂欢节:威尼斯每年2、3月都有狂欢节,人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这是一场不散的夜宴。狂欢节的习俗最初起源于那些喜欢隐姓埋名到赌场厮混的威尼斯贵族。后来演变成为欧洲最具有异国情调,多姿多彩的节日。
8#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27:41 | 只看该作者

 8.伦敦london

  还记得三毛在一本书里写过,有一段时间她常梦到自己站在伦敦街头,灰色浓雾中的她,穿着一袭鲜艳如血的红裙。伦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大概也就是这样:浓雾,阴冷的天气,湿漉漉的街道。我们可能读了太多关于伦敦,或发生在伦敦的故事,也不知为什么,这些故事的人物和环境出奇的相象,想到伦敦人,就想到《八十天环游地球》中那个斯文守时,机智又刻板的福克先生,或是那些下午聚集在小客厅里,看书、玩牌、闲聊的淑女。想到伦敦的孩子,不由想到童年的大卫?科波菲尔,甚至想到伦敦的警察,都觉得逃不脱福尔摩斯的影子。
  其实,这些都是文学典籍中的伦敦,现实中的伦敦自从狄更斯时代以来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九世纪初威廉·沃兹沃斯(William Wordsworth)曾做诗赞美笼罩在晨曦中的伦敦,感叹那难得的没有烟雾的空气是如何清澈可爱。如果沃兹沃斯活在今天,也就不会如此陶醉于日出时空气的片刻清澈了。伦敦自从将重工业迁出城区,并且采用集中供暖以后,早已不再是“雾都”了。不过伦敦的冬天依然漫长,天气也依旧阴郁。如果冬天去伦敦,或许还能找到一点过去人们印象中的“雾都”感觉。而一到五六月份入夏的季节,伦敦便成了繁花似锦的城市,各种仪式和活动也就多起来,天气在伦敦确实是个很重要的因素,难怪英国人一向以天气为见面寒暄的话题。英国小说经常描写上流社会的淑女们急不可耐地等待社交季节开始,尤其是第一次出现在社交场合的少女,更等待着在第一个社交季节就“俘获”如意郎君。现在的伦敦人当然不再整天无所事事只为社交而存在,但是人们等待夏天的心情毫不逊色于当年等待社交季节开始的女孩子们。有趣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是4月21日,而她的生日庆典却放在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举行。为了迎合天气,连女王的生日都可以改期,足见天气在伦敦的重要。
  伦敦没有巴黎的浪漫,没有巴塞罗那的热情奔放,没有纽约的喧嚣与骚动,也没有威尼斯的水乡情调,她没有什么极端的特点,有的只是和谐与宁静中的一种文化氛围,也许是因为常年伴着比较保守的英国王室的原因吧。伦敦很多景点都与王室有关,如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等等。白金汉宫的皇家卫队交界仪式是每天必定上演的节目,交班的时间像大笨钟(Big Ben)一样准时。身穿红色制服,头戴黑熊皮毛的卫兵,不论游客如何照相,或者对他们做出什么表情,他们都岿然站立,不受一丝一毫的影响。人们到伦敦无论如何要来看交接仪式,也就是验证一下心目中伦敦人的守时和不苟言笑。看过了,才觉得真正到过伦敦了。
  要了解真实的伦敦人,酒吧(pub)不可不去。伦敦人爱喝啤酒,平时喜欢聚在酒吧喝几杯,聊聊天。一块儿喝一杯啤酒以后,冷静的伦敦人也会慢慢露出自己的热情来。其实伦敦也好,伦敦人也罢,岂是几句话定义得了的?他们与书本上的差距,只有靠你慢慢走进伦敦,靠自己去发现。
  人口:七百万
  气候:伦敦气候凉爽宜人。7月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也只有33.8℃。伦敦的夏天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经济:银行业,旅游业,零售和制造业
  最佳景点: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伦敦塔桥(Tower Bridge),海德公园(Hyde Park),大笨钟(Big Ben),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白金汉宫:1703年由白金汉公爵建成,1762年被乔治三世买下送给他的妻子,而直到维多利亚女王登基进驻以后,白金汉宫才真正成为皇室的象征。如果宫殿上方飘扬着国旗,说明伊丽莎白女王正住在宫中。对游客来说,到白金汉宫一定不能错过卫兵交接的皇家仪式,那些身着鲜红制服,头戴黑熊皮高帽的卫兵也已经成了伦敦,乃至英国的象征。
  伦敦塔桥:著名的童谣“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唱的就是这座桥的前身。由原先的木桥,到后来的石桥,再到现在人们看到的全场270米,桥面宽100米的钢铁大桥,这其间经过了将近八九百年的时间。现在的伦敦塔桥1894年完工,每当有大船经过,桥面就可以呈八字形分开吊起。这一壮观的场面在很多电影情节中出现。电影《伦敦上空的鹰》中最惊险的一幕便是在这座可以开闭的桥上展开。塔桥的塔身里是博物馆,在里面可以欣赏泰晤士河的美景。
  海德公园:伦敦最著名的公园,曾是国王的猎鹿场。这里有著名的演讲角,每天都有认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观点,练习演讲技巧。
  大笨钟:建于1859年,为了纪念负责钟塔工程的本杰明?霍尔,人们亲切地把这个13吨重的大钟叫做“大笨钟”(Big Ben)。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伦敦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这里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王妃黛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邱吉尔等。
  伦敦塔:在这座由皇室住所演变而来的监狱里,发生过许多悲惨的暗杀,包括年幼的爱德华五世也正是在这里被暗杀。这是一个充满血腥味的所在。
  大英博物馆:始建于1753年,与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打博物馆。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共有100多个陈列馆,面积六七万平方米,收藏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展品多达400多万件。我国许多被侵略者掠夺的文物现在便收藏在这里,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圣保罗大教堂:庄严华丽的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当年全世界现场直播的世纪婚礼——黛安娜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便在这里举行。20岁的黛安娜身着雪白婚纱,嫁入王室,让人感叹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竟然在现实生活中重演。今天再来看当年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感慨啊!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2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阿秋 于 2011-2-7 15:28 编辑


  7.耶路撒冷jerusalem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神圣不可方物。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
  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大宗教的精神重心,耶路撒冷实在是不堪重负了。在西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和平对于耶路撒冷来说却无比遥远。三大教的信徒都热爱圣城,为了争夺圣地,几千年来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在战乱中,它先后18次被毁灭,成为废墟后,毁城者还要用犁再铲一遍,灭绝任何让人怀念的种子,但它又一次次奇迹般地重建,每一次复兴后依然汇聚着世上最狂热的爱和恨。耶路撒冷的不幸,也许就在于它被迫去承担了走向极端的多元文明在零距离碰撞时产生的爆炸。
  如今的耶路撒冷市区分为新城和旧城两部分。新城区位于西部,比老城区大好几倍,大部分是现代化建筑群。老城位于东部,由一道高高的城墙围起,城墙内分为基督教区、阿拉伯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天主教区和圣殿山区。现存的城墙是16世纪土耳其人建造的,共有8座城门,分别通向不同的宗教区。
  走进旧城城门,眼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中世纪。无数迷宫般陈旧拥挤的巷道从茫茫历史中延伸到脚下,每一块灰白的路石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四周弥漫的气味,神秘的悠远中透着沧桑的厚重。三大宗教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城中每一个角落,凡是《旧约》、《新约》中提到的人名、事件和有关地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应的教堂和殿宇。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恍惚间往往不知身在何处,每一个曲折转弯处、每一扇小门开合间也许就把你带进了记忆中只在书上读到过的故事。
  黄昏时分是耶路撒冷最美的时候,温暖的阳光投射在城内建筑的石墙上,整个城市弥漫着金黄色的光辉,明亮而美丽,圣城之圣就在这一刻以最最原始的方式喷薄而出。“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中这样唱道,“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黄金之城,青铜之城;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我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也许,这才是层层宗教历史悲情之下,古城耶路撒冷的本来面目。
  地理位置:亚非交接处,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中部  
  城市概况:现有的耶路撒冷,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而通常所称的“圣城”,即老城,位于东区,只占城市一小角,面积1平方公里。城内主要建筑是宗教寺庙,居民多为宗教职业者和经营圣品的小商人。
  城市历史:耶路撒冷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相传大约5000年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个名叫“耶布斯”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
  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为了制止三教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1948到1949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的老城。在东、西占领区中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隔绝来往。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夺取老城,全部占领耶路撒冷,拆除东西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
  人口:62万
  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湿润多雨,全年平均气温在13-26℃。
  通用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
  货币:以色列谢克尔
  最佳旅游季节:每年的4月至10月的旱季,可以避开连绵的阴雨天气。
主要景点:
  死海、西墙、萨赫莱清真寺、苦路、圣墓教堂、大屠杀纪念馆、阿克萨清真寺

  西墙(the Western Wall):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千多年以前,由所罗门建造的供奉“十诫”法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只留下庭院西边的一段围墙,也就是举世闻名的西墙,又叫哭墙(the Wailing Wall)。传说当年罗马人焚烧圣城时,有六位天使坐在墙上哭泣,泪水粘结石缝,大墙因此永远不倒。西墙是犹太人心中民族不灭的象征,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集在这里哭泣。此后千百年来,流落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每当回到圣城,必然来到墙前手握经书,低声哭泣,默默祈祷,还有人将写上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中。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触摸,西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成了名副其实的哭墙。
  萨赫莱清真寺(Dome of Rock):在哭墙边沿石阶而上,不出几步就可以看到萨赫莱清真寺金光闪闪的巨大圆顶。这里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也是犹太人的禁地。根据犹太法典,在救世主弥撒亚到临之前,圣殿不得重建,犹太子民不得踏入。清真寺的金色圆顶由真正的金箔贴成,修复时动用了176镑24K金。金壁辉煌的圆顶下面,用铜栏杆围着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岩石供信徒朝拜。相传穆罕默德在沉睡中被天使唤醒,乘飞马从麦加飞到耶路撒冷,就是踩在这块圣石上,飞上九重天,接受上天的启示。
  苦路(Via Dolorosa):两个宗教圣地的交缠处,盘旋着基督教的圣地——耶稣的苦路。在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游街示众,走向刑场,其间经历了14件事,因而苦路也有14站。每周五下午都要举行苦路巡游,上千人一站一站地祈祷唱经,录音机用拉丁语、希腊语和英语颂读《圣经》的有关章节。无须任何修饰,沿着这条苦路走上一遭,追念耶稣所受的种种苦难,就是基督徒最虔诚的朝圣旅程。
  死海(Dead Sea):去耶路撒冷,有一半路程要沿死海而行。死海是约旦和以色列的界海,是地表最低的地方,低于海平面近四百米,因此又有“地球肚脐”之称。海中所含盐分是一般海水的六倍,鱼儿无法生存,岸边也没有植物,因此有了死海这个名字。死海的密度远远大于一般海水,人跳进死海里不会下沉,反而可体验在其它海洋里无法感受到的漂游之乐。
  大屠杀纪念馆:大屠杀纪念馆座落于耶路撒冷城西的赫哲山旁,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于德军集中营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呈一字排开深入地下,里面展示着从1940年起,德国纳粹党计划性地屠杀犹太民族的各种图片和文献。
  阿克萨清真寺(El Aksa Mosque):仅次于麦加禁寺和麦地那圣寺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BMWSKY宝马会 ( 粤ICP备13075095号-3

GMT+8, 2024-6-23 11:13 , Processed in 0.0483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