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SKY宝马汽车俱乐部
标题: 都叫“新世代”,宝马寓意何为呢? [打印本页]
作者: bmwsky 时间: 昨天 12:08
标题: 都叫“新世代”,宝马寓意何为呢?
宝马是一家百年豪华汽车品牌,也是一家以创新驱动型的企业,要想持续保持市场活力,必须敢于挑战自己,并在造型设计上有所突破。大家都知道Neue Klasse车型就要来了,而在上世纪60年代宝马也有新世代,两个“新世代”有何相同之处呢?
1960年的新世代
1961年法兰克福车展,Neue Klasse(1500车型)
20世纪60年代初,宝马的车型系列从微型车开始发展,例如Isetta(宝马蛋)、600和700,之后是大型轿车和双门轿跑车,例如501、502和503。宝马就想用Neue Klasse系列填补两种车型之间的空白。
BMW Neue Klasse是一款革命性的车型,它定义了一个全新的细分市场——中型运动轿车,这款车于1962年投产,为宝马和中型轿车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也可以看做是后来3系和5系的前身。
事实上,“Neue Klasse”最初并非该系列的正式名称,1963年宝马推出1800后,官方就从1964年开始在宣传广告中使用这一名称,正如宝马集团经典车部门发言人马克·蒂斯伯格(Marc Thiesbürger)所言,公司坚信凭借这款中型轿车,宝马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全新领域。
当时的宝马将其视为重要一环,并投入巨资用于Neue Klasse车型的生产设施的建设。慕尼黑工厂新建了生产车间,并新聘用了约3000名技术工人。勇于创新终获回报,Neue Klasse推动了宝马销量的快速增长,在1960年~1970年的十年间,宝马汽车的销量增长了两倍,收入增长了七倍多,Neue Klasse轿车共生产了339814辆。
现在回顾最早的Neue Klasse,可以发现很多元素影响了宝马后来几十年的发展。前脸采用圆形大灯,慢慢演化为四圆形、天使眼日行灯;中间是一对垂直的双肾格栅,设计灵感直接影响了现在的4系和M3/M4;侧面轮廓类似于鲨鱼鼻,这个设计的应用就更广了,后面的3系、5系、6系、7系都是。
另外还有一处就是霍夫迈斯特弯角,由当时的宝马首席设计师维尔海姆.霍夫迈斯特(Wilhelm.Hofmeister)在得到了意大利设计师Giovanni Michelotti的协助后设计而成,它改善了后排视野、车身线条、方便乘客上下车,从那以后,霍式弯角在宝马所有车型中都得以体现,并成为标志性的设计元素。
从上面的内容中大家可以发现,1960年代的Neue Klasse对宝马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十年后的今天,宝马重新启用这个名称就是想告诉大家,即将到来的Neue Klasse架构及其相关新车型,也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是宝马延续当年的精神、面向数字时代所开启的颠覆性变革。
即将到来的新世代
虽然新世代架构的量产车型还未正式亮相,但宝马已经多次表示量产版将还原近几年Neue Klasse概念车的很多设计,或许我们可以从概念车上寻找一些和当年Neue Klasse相似的地方,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我个人感觉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双肾格栅,Neue Klasse新世代的首款车型是下一代iX3,它的双肾造型就和BMW 1500很像,是竖状的且尺寸相对较小,但宝马已经将镀铬材质替换为灯具/灯带,它和两侧大灯组可以带来数字化的交互方式,中间还将集成安全和驾驶辅助系统的传感器。
无论是下一代iX3还是下一代i3,整体轮廓都回归初代“新世代”的经典比例,经典的短前悬和前冲、动感的姿态。尤其是轿车,从侧面看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鲨鱼鼻”的影子。
内饰则用上了同样简约的设计方式,同时依旧坚持“以驾驶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有很多宝马首创的亮点。比如宝马新提出的向心中控,采用矩阵背光技术,通过精确的独立分区控光,实现更高动态对比度、更细腻的画质细节,提升视觉体验。
同时,中控屏幕两侧向驾驶员倾斜17.5°,让驾驶员拥有“黄金视角”,能够更轻松、更专注、更安全地获取和触控屏幕信息。超感智控方向盘采用“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创新技术,在功能可用时才会被点亮。
另一个行业首创就是视平线全景显示,应用宝马自主研发的颠覆性超近距投影平视显示技术。它革命性地替代传统仪表盘,可将信息在A柱到A柱的范围内投射在挡风玻璃下部的黑色涂层上,而且还用上了纳米涂层,即便佩戴偏光太阳镜也不影响观看,宝马集团针对视平线全景显示与3D抬头显示两项创新的抬头显示技术已申请多个专利。
宝马集团霍伊顿克先生表示:“我们致敬经典,更面向未来,设计的使命是赋予品牌可持续的独有辨识度,宝马的DNA传承始终如一。”究竟新世代车型开篇之作——下一代iX3会是什么样?各位可以期待下个月的2025德国慕尼**展,SKY也将前去现场,各位请留意一下报道哦~
欢迎光临 BMWSKY宝马汽车俱乐部 (http://bbs.bmwsk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