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牌宝马教程二十九:restrain系统
Restrain系统就是安全限制系统的总称,由被动和主动两种系统组成。被动系统就是不需要人为干预,自己可以启动的系统,例如气囊,主动安全系统是安全带,需要人为engage的。这次改装主要的目的是减轻重量,提高驾驶感觉,并且保留方向盘上的气囊(这也是我车子里面唯一的气囊了,这个气囊估计也很快要被我拆掉了)。首先要了解的是宝马原厂座椅。原厂的椅子是个系统,上面集成了椅子,安全带receptacle,成员压力感应毯,以及固定在车子上的架子。如果要换掉原厂的椅子,必须要考虑所有的因素,并不是拆掉原来的椅子,装上新的就好这么简单的。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16.jpg
仔细看,上面的各种乱78糟的垃圾
插一段废话。不要以为椅子对驾驶感觉是没有很大影响的,事实上,即使是M系列的正宗椅子,也是非常烂的烂货,完全没有lateral support(侧面支持?)可言,基本上在背部,腰部的支持基本为零,另外在脑袋2边也没有什么支撑,高G过弯的时候,有时候竟然需要我用腿来支撑,简直就是搞笑。重量倒是不少,我的非电动,没有加热功能的真皮椅子要有60磅这么多,有哪些功能的就更重了。新的椅子才15磅。。。
最基本的,100%的非原厂座椅不可能直接安装上去,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是基于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的,本身没有底座,所以就需要自己动手做个底座。最好的椅子应该是FIA approved,这样的椅子是通过FIA测试能承受150G的冲击力的,能最大限度保护成员。我是用的是某大厂的玻璃纤维的椅子,为了避免广告,就不写具体牌子了。这样的椅子需要底座和侧座,侧座一般是钢的,加工起来比较麻烦,再加上直接买也比较便宜,所以就不麻烦自己动手了。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3.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4.jpg
底座完全可以使用6061的铝合金,用autocad画好图,直接发给国内的machine shop,一对才40美刀,实在是太物美价廉了。。。有了底座就可以切割地毯了,必须要让底座直接接触车底盘,当中不能隔地毯,否则有可能会让螺丝不能full engage。。。拆掉原厂的椅子要非常小心,实在是太tmd的重了,老腰都要弄断了。。。这个把椅子拆掉,并且把地毯给按照尺寸给切好的样子,就这点地毯,竟然有0.5磅。。。太恐怖了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79.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81.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6.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7.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8.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8.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1.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7.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8.jpg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唯一的气囊能正常工作,就需要模拟被杀掉的所有的埋在椅子里的sensors。Seat occupancy sensor, seatbelt buckle engagement sensor都是比较好搞得,就是几个电阻和二极管的事情,但是seatbeltreceptacle existence sensor就是霍尔效应的感应了,所以这个比较难,不过最后还是搞定了,电路有点复杂,用了40个元件。。。这个就不贴了,正在商业化的过程中。。。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1.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0.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094.jpg
最后的成品,把所有的东西都集成到原厂的盒子里面,根本看不出来动过手脚了
安装椅子其实没有什么难得,唯一重要的就是使用grade 8 fastener,在事故中,一般加速度都超过10几个G,那么这8个M8螺丝就要承受3-4千磅的力量,从sheer force的角度来说(因为每个螺丝基本上垂直于加速度),每颗螺丝最少要500磅以上,截面积大概是0.2平方英寸,也就是说,制造螺丝的钢必须有2500PSI以上的sheer strength,注意,这个不是compression strength,compression strength往往可以轻松上到220000PSI,但是sheer strength却很难。我用了又是某大厂的螺丝,就这么几颗螺丝竟然要70刀。。。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6.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05.jpg
下面是装好以后的样子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13.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10.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17.jpg
http://i293.photobucket.com/albums/mm80/ningshao/Restrain%20System/P1010115.jpg
最后要随便说一说的就是多点安全带。说实话我不是一个huge fan of多点安全带。特别是在90%的情况下,多点安全带只会带来危险而不是安全。很多人安装4点安全带,简直就是找死。FIA已经明确表示在所有的赛事中严格禁止4店安全带。原因很简单,再head on collision中,因为坐姿是背部稍微往后靠的,没有第5或者第6点安全带的保护,人会“沉”下去,然后被斩首。。。这也是为什么第5或者第6点安全带被称为anti submarine belt。5店安全带已经很好了,但是出现第6点安全带的原因是,大多数开赛车的是男淫,要保护小弟弟。。。虽然5点安全带有很多好处,但是我仍然不使用。有2个原因。
1,
我的roof structure rigidity不够,万一要翻车的话,是用多点安全带身体不能左右移动,头部会直接砸到roof上,是非常危险的。除非安装了rollcage,保证roof不会collapse。
2.
原厂的安全带螺丝孔sheer strength强度不够。和上面螺丝的理论是一样的,原厂安全带是设计使用compression strength的。使用多点安全带就会用到sheer strength,很有可能会撕裂原来的螺丝孔,所以必须用roll cage才行。
所以使用多点安全带的必要条件是roll cage,连roll bar都不行。
最后的废话,老婆已经同意这辆m3可以不装乘客座椅,也就是说,终于终于终于我可以有一辆只能做1个人的车子了。。。VIOLA!!!!!!!!!!!!!!!!!!!!!!!
另外看看下面这张图,猜猜下一次的棉花糖教程是什么?
不会是要改供油系统吧! 棉花糖兄太狠了,连原装的椅子都干掉了!武装到牙齿了!估计棉兄的这M3座驾是不是经常下赛道的?要不然这种国内称为“桶椅”的赛车座椅在民用车上使用是相当的不实用,特别是上下车的时候,上的时候要钻进去,下车的时候要费九牛二虎之腰力从车里爬出来,棉兄都用上FIA认证的专业座椅了,为何不弄一个MOMO或者OMP的可拆卸赛车方向盘(不过气囊就废了),那样上下车比现在方便多了。有时侯还可以耍耍酷,下车拎着方向盘就走了,连锁车都不用了,哈哈哈哈!
安全带方面我倒是从没研究过这东西,我目前知道林宝坚尼的LP670SV上面使用的是四点式的安全带,棉兄的“斩首”意思我还是不太懂,目前接触到的国内赛车,都是使用的六点式的安全带,我们赛车队玩方程式的也使用的是六点式安全带,其他的不懂,只知道绑得很紧,小弟弟有时候很难受!每次看棉兄的教程都是一种享受啊,才学疏浅,理论加实践差,一直不好意思回帖,这次就当做是顶贴!
PS:FIA认证的这些编码还是没搞清楚,棉兄的座椅是FIA8855-1999,意思会不会是FIA认证座椅(8855)为编码,版本是1999年版本的意思?我的赛车服是FIA8856-2000的。 下一步会不会准备改机油冷却系统? 原帖由 绿色 于 2010-7-26 12:29 AM 发表 http://bbs.bmwsky.com/images/common/back.gif
棉花糖兄太狠了,连原装的椅子都干掉了!武装到牙齿了!估计棉兄的这M3座驾是不是经常下赛道的?要不然这种国内称为“桶椅”的赛车座椅在民用车上使用是相当的不实用,特别是上下车的时候,上的时候要钻进去,下车的时候要费九牛二 ...
看贴不仔细哦。。。哈哈,已经暗示了,马上最后一个气囊就要被干掉了,准备自己做碳纤维的方向盘,磨具已经开好了。。。
如果没有那两根安全带,人就沉下去,然后安全带就像刀一样把头给砍下来了。。。所有的4点都是装B用的,包括lambo上的。。。现在所有的racing entities都不准用4点的了,不要说BMWCCA, NASA或者使Grand AM这类半业余的,即使是autox这种完全业余的,也只允许3点,5点或者6点,而且5,6点的都要roll cage
还有下次的确是油冷 每个FIA认证过的东西都有标准的,8855-1999标准看这里
http://argent.fia.com/web/fia-public.nsf/6CC535B9F4ADFF76C12574430035205F/$FILE/Competition_seat.pdf 方向盘都自已做?!改了这么东西在那边要申报的吗?好像在香港就不行.. 这个座位可以前后调整吧,,重量轻了多少了,,
太太允许不带副驾位置,,肯定后座都拆了,,上防滚架了吧,, 由于在外出差两周,未能及时纳入精华教程,抱歉!
已收入精华教程中,其它教程索引请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http://bbs.bmwsky.com/viewthread ... ge=1&extra=page%3D1 棉花糖玩的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