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这里也不错—— 来读书吧
夜里睡不着。把新买的书拿来读,一读,就更睡不着了。《死在这里也不错》,马家辉的旅行回忆。
书名带着此时盛行的颓废,内容却让人一读就乐。
梁文道作序。说,到了黄鹤楼他不登楼,因为他病了;在暖和的南亚遇上下午的阵雨,本是可喜的清凉,可惜他有病了……文道和马家辉是多年的朋友,他说,如果要给马的这本书起个副题,就建议他用“东亚病夫”四个字……
书中《鹏飞九万里而归于尘土》一文,马家辉说起自己在美国探望朋友小陆,“四年不见,我们坐在炉边聊个痛快,陆的啰嗦变得更多,我隐约觉得那源自生命的焦急,正如自己,说话速度愈来愈快也愈来愈不管对方是否听得懂,只是兀自吐出自己心里着急想说的……”
《飞机上的厕所》里面,马家辉虽然不满意位置被安排在厕所边当起“所长”,但“天意弄人,无法改变,只好苦中取乐。”他极尽无聊地做起了统计学。验证女性主义者的“女人需要更长时间来上厕所,所以应该多建女厕所”的说法。 这个'东亚病夫'做副题确实贴切..
如果标题后面4个字没写的话,会很抢火哈哈
:default137:
.
[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0-6-3 17:56 编辑 ] 原帖由 草蜢 于 2010-6-3 17:50 发表 http://bbs.bmwsky.co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个'东亚病夫'做副题确实贴切..
如果标题后面4个字没写的话,会很抢火哈哈
:default137:
.
呵呵,原来也不想要后面四个字的,又担心你们担心:这孩子是不是想不开呀……
哈哈哈,不玩标题党了。 一口气读完《查令十字街84号》,据说,这是爱书人的至爱之书。
“他曾经对我说,游客往往带着先入之见,所以他们总能在英国瞧见他们原先想看的……”
这让我想起旅行。短途或者远程,似乎都没有设置“原先想看的”,于是,每次收获的,是惊喜。读书也是,没有想过这本书给我什么,就这么开始读,读下去,自然有发现和收获。生活大抵如此吧。
又说,这是海莲和弗兰克的爱情书信集。
海莲与书店的许多人书信往来廿年不曾见过……
陈建铭在译序里说,关乎书写,更关乎距离。
和翻译者共情的是,一直不大感冒e-mail、QQ之类的即时聊天工具——固执地喜欢写信,喜欢写字。
纸上的距离,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近。
喜欢这书!
虽然不像海莲那样狂热,也没有弗兰克的压抑。只是喜欢纸张的感觉,喜欢翻书的声音,喜欢捧着书的时候,闻到书里淡淡的油墨味道。
读书,在清早五点,窗外漆黑得像是什么也没有。除了雨在悉悉索索地落。
[ 本帖最后由 巧巧 于 2010-6-18 17:13 编辑 ] 一看就是爱书之人,烦躁的都市,一湾清水.难得,难得.:default225: 一本好书,一杯清茶,回味回味,人生一大乐事啊.:default273: 老实说,,死了在哪里都一样,,,:default232: 原帖由 唐三彩 于 2010-6-13 11:04 发表 http://bbs.bmwsky.com/images/common/back.gif
一看就是爱书之人,烦躁的都市,一湾清水.难得,难得.:default225: 一本好书,一杯清茶,回味回味,人生一大乐事啊.:default273:
读书好啊,省电。哈哈哈
有时候还有催眠功效呢~~ 原帖由 Kenty 于 2010-6-13 16:03 发表 http://bbs.bmwsky.com/images/common/back.gif
老实说,,死了在哪里都一样,,,:default232:
呵呵呵,就是就是啊,死了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正是这样,死在哪里就是人活着的最后的选择了啊。。。。 去年夏天从山里出来,一直在读一套孩子的书:国际大奖小说(新蕾出版社)。其中好几本特别喜欢。这套读物像下午茶的小点心一样,应该是属于老少咸宜的吧~
《呐喊红宝石》
讲的是两个孩子和两位老人的故事。故事里面,老人和孩子一样,可爱。
愿望和因此而发的一切行为,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跨越时间!老人分别带着孩子,去探险!去实践当时的愿望!
《幸福来临时》
“当幸福来临时,得给它端把椅子”
小女孩和她的努力。很喜欢。呵!
《企鹅的故事》
爱上了猫的企鹅!哈哈,很特别的讲故事的方式。
周末啦,大家开心地过哈!
下雨天,读书天。
下雨下了多久,都说不上来。总之,是下了很久。
昨天出去走走,故意没打伞。回来就不适,眼睛痒痒的,用眼药水洗了之后躺在床上想,这是为什么捏~~可能是因为,污染太严重了,雨都不那么干净了。
呆在屋里看电影,看书。
盆栽里的茉莉花开得好香~~
页:
[1]
2